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观点

公共艺术的价值在哪里?——考量雕塑与环境雕塑的有效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05 10:08:08 | 文章来源: 《雕塑》

文/佟玉洁

如果把环境雕塑不称作公共艺术,就有着抑制雕塑概念外延的嫌疑。因为在当代,造型艺术已经超越了其仅仅作为造型的审美范畴,而迈向了创作者与参观者互补的作品完成时格局。没有哪件当代作品仅仅是创作主体为自己而制作的孤芳自赏的艺术行为,而是将作品以适合它的方式抛向观众、抛进艺术界,去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观众的反应和艺术赞助者的回应是作品得以实现和完成其双重功能的必要环节,艺术界的话语和评论文献则是作品最终的学术价值的认定。如果把环境雕塑直接地等同于公共艺术,就有着扼杀环境雕塑概念内涵的武断。因为,环境雕塑的核心是和谐,或者说是天人合一。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城市格局中,和谐、天人合一的指称,则是一种对其概念外延的演绎和对其内涵的补充。因为现代城市是人的力量的外化,并非纯然的自然。在人造物的环境中的和谐与合一,该从何而来?笔者以为那就脱离不开运用主题与对话的方式,即通过设计的主题与雕塑被安置的环境形成一种关系,赋予既定的环境以一种新的意义;而对话方式的设置,其情景也许是以点睛之笔、互补互衬、新旧对比、立碑存戒等方式而形成一种在公共环境中的环境本身和雕塑作品本身的呼应对照关系,这种关系给介入于这种景观关系中的人以一种特别的启迪意义。一句话,这种关系并非在于标榜艺术家本身,而是给观众展示一种能够促成其观看视角出现思想萌动的启示之物。将环境雕塑纳入公共艺术的范畴,意味着环境雕塑与公共艺术在概念和本质上的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即面向公共领域的、具有使用和审美价值的、具有设计感的、具有规划性的、具有资源规整和利用的、具有特定文化意义发挥和传播的,可供公众认知甚至参与的一种社会化的艺术形态。公共艺术的实现形式和作品的与文化或学术等精神形态相关的内涵,成为衡量其价值的必要的考量因素。

如果我们把霍去病墓的石雕看作是考量环境雕塑乃至于公共艺术时有益参照的艺术遗迹,那么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谓的和谐与天人合一到底表现在哪里。霍去病墓的石雕在主题、材质以及安放位置上,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有限地文字记载和由此相关的想象意境中,均会出现一种自然的意象。这种自然的意象包含汉代的五行观念所致的方位常识,包含着动物象生所象征的人化意义,也包含着一种材质和环境的和谐,而其造型的手法则更不用深究了,因为线性的雕刻手法和应物象形的处理技巧,均使材质与物象的表达合而为一,达到一种恰如其分地自然。如果我们把唐代帝王陵墓的神道雕像看作考量环境雕塑乃至于公共艺术的主题性时有益参照的艺术遗迹,那么我们也不难看出主题与环境的严格吻合,甚至主题性雕塑对环境氛围的渲染和提升。这种严格的雕塑设置格局和石人形象以及等级的分布,也在那里显示着一种不可抗拒地帝王的威严和力量。庄重、森严以及蔚蔚大国的形象油然而生,显得那么地自然。不管是汉代霍去病墓的雕塑,或者是唐代皇家的陵墓雕塑,其赋予雕塑本身的意义始终没有脱离出礼教的范畴。正是基于此一点,不管是汉代雕刻的率直和粗犷,还是唐代雕塑的写真与象征,都让呈现着风格特征的雕塑在表达与安置中呈现出一种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与合一,也呈现出一种在人文关照与观者认知中的理所当然的和对礼教秩序秉持的情愫。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环境雕塑在意义的实现上的文化认同方面的依托,成为其是否成功的前提。进而言之,高级文化的公共认知和主题性倾向的公共认同,是公共艺术得以持存的前提。可是,当代社会中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存在,消费时代的商业利益和人的本能的契合,社会大众对文化的认知水平,高雅文化或者高级文化形态的缺失,社会价值引导方面的局限,都让我们的社会文化形态呈现着一种混乱而又无法自知、无从自觉的情形。这就促成今天的所谓的城市公共艺术在表现形态上的幼稚、离奇、荒诞不经和不知所云,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于文化人格的自我贬低。以城市雕塑为代表的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形如同公共艺术的主要代表即建筑环境艺术被粗放型商业投资性开发所造就的粗制滥造、风格雷同、不可回收型的一次性工程,而显露着金钱的光泽和散发着铜臭,失去或者残缺地呈现出环境雕塑或者公共艺术的意义的不饱和状态。客观地来看,这是工业文明的必要环节,是资本的占有和消费及资本再生的本性,然而,那却是精粹文化和环保主义的失职,是对人类文明趋向高级发展的亵渎,对人的发展和人的完善以及天人关系的漠视。

在当代,当雕塑脱离出礼教、宗教的范畴而独立地成其为与个人价值相关的艺术时,其功能有着明显地变化而其本身的造型艺术的特质却没有多少地变化。独立雕塑作品和艺术家的关系以及意义的所在,几乎全是艺术史家需要关注和发现的事情,然而,这几种关系的有限性决定了这种艺术史文明和意义的书写和传承的苍白。可是,环境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体裁,它所要指称的意义却离不开笔者在前面的设问。与环境的和谐或合一、与环境的对话而赋予环境以一种新的意义,是环境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本分。舍此,大抵会出现意义的唐突、荒诞,乃至于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话,这是公共艺术的失职、对环境雕塑的蔑视、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对公众的欺辱。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石虎艺术解读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缺钱——美国公共艺术机构嗷嗷待哺
· 艾未未将在泰特进行公共艺术项目创作
· 公共艺术VS当代艺术
· 当代公共艺术三大缺失
· 孙振华:公共艺术的边界
· 公众视野: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