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艺术素质将作为中高考参考依据引发热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2-12 14:15:26 | 文章来源: 姑苏晚报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测评结果将作为中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意见的出台在师生、家长中引发热议。点赞者说:“副课靠边站”的情况是要改改了根据教育部这份文件的要求,各地须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明年开始,将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在微信上看到这条新闻后,三年级小学生家长程女士立刻“点赞”。“音乐、美术这些副课靠边站的情况是要改改了。”程女士说,她女儿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钢琴和舞蹈,并不是指望孩子成名成家,“只觉得作为现代人,应该具备艺术素养,可以增加孩子未来人生的幸福感。国家现在开始重视了,我们家长的努力合上拍了。”不少老师也注意到了新规的积极意义,“出发点肯定是好的,这应该有助于改善现行评价体系过分关注孩子的语数外等文化成绩的弊端。”市十中沈郁菁老师说,“现行评价体系标准单一,不利于学生结合素质的培养。”

质疑者更多:测评如何操作?是否导致不公平?有人点赞,但更多的家长、网友对于教育部的这项新规并不太领情,纷纷表达自己的疑惑。

质疑一:艺术测评是否应该一刀切?

“不是所有人都能搞艺术的啊,艺术确实事关天赋,并非每个人都擅长,这个测评标准该怎么定?”网友“小呆”说。“艺术纳入学生成长档案可以激发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找到自我定位,不过如果作为录取时评价依据,如何操作?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要‘艺考’,那似乎有点过了,毕竟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比例很有限的。若太简单,那又形同虚设。”一位高中校的班主任说。这位班主任告诉记者,我省08年高考方案即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包含了学生的艺术素质,但是这一块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形同虚设,“没有学校会为难自己的学生,打个不合格的。”

质疑二:艺术测评会否让孩子、家长增负?

“真要人人考艺术素养了,要学个乐器啥的,这又是给家长添了任务啊。还不得到外面报各种兴趣班?大人、小孩更累了。”网友“耐心”说。高三学生小秦也表示类似的担心:从小学到高中,学校里的艺术类课程安排得很少,以高中为例,高一、高二,音乐、美术基本是一个星期一节课,到高三就没有艺术课程了。“如果要艺术素养测评的话,估计又得突击,现在学业任务已经够重的了,就更受不了。”

质疑三:艺术有“门槛”,测评会否导致不公平?

网友“桃妖”则质疑,如果中高考再添加一个“艺术测评”门槛,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会导致不公平。“比如许多农村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根本不能和大城市比,文化课的师资已经相差了一大截,不少山区学校根本连专业的艺术老师都没有,大家同一条线‘艺术测评’,合适吗?”家长:重视艺术素养,请从“不占课”做起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从小培养孩子们基本的艺术、审美素养,家长们其实都很认同,但是不是非得通过考试、测评来重视,大家颇有争议,“中高考不应该成为,也不可能成为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唯一答案。”网友“森森”说。好几名网友家长“吐槽”:即使在教育水平领先的苏州城区,逢考试季,那大半个月的音乐、美术课被语数外等“主课”“占领”的情况也并不罕见,个别学校专业艺术老师的配置仍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女儿低年级的美术课都是语文老师上的。”家长们呼吁:艺术素养,不是“一考而就”的;提升每个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有理念,还得有扎扎实实的师资、教育软硬件。目前来说,最实在的还是中小学校都能“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音乐、美术等“不被占课”。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