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杨澜:用艺术提升流动青少年创造性思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03 09:39:48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模式创新 用艺术教育课程助力孩子成长

2012年阳光文化基金的“阳光下成长”项目启动了“阳光艺术教室”子项目,并且开始进行艺术教育课程开发。阳光下成长系列项目秉承“探究、创造、沟通、融合、成长”的核心理念,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们身心全面发展、推进社会融合”的宗旨,来进行每一项具体工作。

阳光文化基金在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开发出适合的艺术教育课程。杨澜说:“这个艺术课程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为了让他们学会音乐、唱歌、美术的技巧,而是给他们带来创新性思维。创新性的思维和人格的成长是这一代孩子最需要的,对流动青少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要面对更为动荡和有时候并不太友好的环境。艺术能够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些课上得以发挥,所以我们不仅提供了以前没有过的教学内容,而且我们的教学方法也是有别于传统的技能学习型的艺术课。通过这些艺术课程启迪了孩子们的参与能力,让他们知道了他们的创造力是怎样的。”

在这次阳光文化基金2013年阳光下成长分享会上,来自歌路营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大家展示了与众不同的“联觉”艺术公开课:美术课。“联觉”是指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在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官都能相互沟通,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进而达到用感觉书画感觉,没有物理界限的境界,艺术作为介质帮助孩子无界限地表达孩子的情感,与世界对话。这些课程更加具有创新性、互动性、现代感、参与性,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体验和感受艺术之美,通过艺术表达爱。看过阳光艺术教育课程的行业专家认为中国缺乏这种突破性的艺术教育,这个课程甚至对公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都很有启发。

“阳光艺术教室”首批合作方之一的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沈金华女士非常认同阳光文化基金的理念。她曾讲到,“没有沙槌,我们可以拍手;没有鼓,我们可以跺脚。重要的不是这些器材,而是能教孩子的老师”。在她的眼里,孩子们分两种,那就是优秀的孩子和正在成长的孩子。孩子们都是善良的、有发展潜能的,关键是有没有机会。“也许这里的孩子无法获得公平的社会资源,但这就是现实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给这些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一个受教育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多看到积极的方向”。

更上一层 阳光下成长项目带给行业的示范意义

2007年以来,阳光文化基金选择专注在流动青少年的艺术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可以说“阳光下成长”项目的形成和发展是杨澜公益理念一步步蜕变的体现。在“芭蕾走进校园”项目中,看到了艺术在流动青少年成长中焕发的积极力量。在“百千万计划”中,让超过两万名流动青少年有机会走进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了解高雅艺术形式。在“阳光艺术教室”项目中,通过“硬件+软件”的方式在流动青少年集中的学校建立“阳光艺术教室”,提供包括设备/乐器配备、师资支持、日常管理维护、监测评估等一揽子系统支持。

艺术教育的魔力让杨澜对下一步的工作更有信心,阳光文化基金邀请本地优秀非营利组织和国外专业机构合作,针对国内流动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开发了新的阳光艺术教室的艺术课程。不夸张地说阳光下成长系列项目有理念、有落地、有创新模式,是阳光文化基金在艺术教育领域一路摸索的经验的结晶和升华,给行业带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