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美术馆教育蓬勃发展 助推藏品更好服务社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02 12:05:58 | 文章来源: 文化报

今年展出季展出的3000余件作品中首次展出作品总量占比近60%,展览时间均持续在1个月以上,受到各地观众广泛欢迎。目前,除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天津美术馆等馆展览开展不久尚未统计之外,其他已闭幕展出季项目不完全统计的参观人数已达120余万人次。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说:“通过展出季的推动,可以改变美术馆重展览轻公共教育的倾向。展览不是给少数人看的,是为公众服务,要发挥公共教育和艺术审美的功能,让美术馆成为文化生活的必需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认为,“美术馆的展览应该考虑到地域的辐射性,不仅要对本地人有吸引力,也应该考虑到能够吸引更多地区的观众关注、参观。”好的展览应该有一个效应,可以直接移植到其他美术馆中,这样就可以使更多区域的人受惠。

突出主题 深挖藏品

今年的展出季展览中,各馆进一步总结经验,纷纷推出了体现本馆藏品特色和学术水准的主题性展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赞许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很多作品被长期封存在美术馆中,连艺术史研究者都不易见到,所以给艺术史的书写造成了某种偏差,这些作品对于美术史的研究和书写非常有意义。”殷双喜也认为,“艺术史不仅仅是艺术史家在写,美术馆的馆藏品陈列研究,也是艺术史的生成过程,另外通过精品展出,还可以做到文化上的延伸。”

作为国家级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虽然在藏品数量和质量上都首屈一指,但是却没有因为国家项目而简单追求展览的大而全,而是深挖了展览的学术主题。该馆推出的“走向西部”馆藏精品展,锁定现代美术发展中艺术家走进西部探寻艺术资源这一现象,集中梳理了历史馆藏和近年来征集的西部主题作品,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学术高度,又深入具体的展览项目。

中华艺术宫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中国美术发展的现代性问题,以收藏的任伯年、吴昌硕、林风眠等大家的经典代表作阐释中国美学现代视觉建构的“东方之路”。湖北美术馆借助馆藏水彩画作品展,引发艺术界对本土水彩艺术重风情少民生、重技术轻生活体验以及缺少理论关注和引导等问题的反思。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通过展览对学院历史和独特的学术立场进行梳理,全面展示了自身特色。

常熟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等名家纪念馆馆藏资源有限,他们从多维的视角挖掘藏品内涵,不仅通过展览和文献整理等深化了对庞薰琹、潘天寿、赖少其等艺术大家的研究,同时也让普通观众对艺术名家有了新的认识。

深圳美术馆以“城市记忆”为切入点梳理30多年来本土艺术的发展脉络;广东美术馆则通过馆藏优势阐释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艺术的发展关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对四川版画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云南美术馆同样抓住本土特色,推出少数民族银饰精品展,展现了云南银饰发展史和当下工艺的发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与众不同,推出的馆藏金石拓片精品展同样吸引一大批爱好者。

范迪安表示,藏品展的生命在于新颖的学术主题,对于美术馆的大量馆藏精品需要投以研究,从中发掘反映20世纪中国美术重要现象又对当前美术创作有学术参照意义的作品进行展示,才能让藏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