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数字化时代下的博物馆教育亟需转变观念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21 10:46:4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博物馆传统的展陈及公众普及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程度两极分化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各地人才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更是因为博物馆人观念上新与旧的不同。

目前我国共有八十余家一级博物馆,是博物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主力军,但目前只有少数博物馆在数字化程度上可以真正的做到服务观众、面向社会。

数字化不是买先进设备

“博物馆数字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技术的先进,而应注重实用和用户体验,归根结底用这些技术是在博物馆里服务观众的。”首都博物馆数字部主任孙芮英表示,“只有认清这个宗旨,才能从技术选型到方案设计、实施、为观众服务等真正的做好。”

2000年以后我国新建了大量的博物馆,这些新馆购置的设备往往都是最先进的,但设备好不能代表博物馆数字化的水平和深度。内在软实力的缺失以及数字化目的的不明确导致大量博物馆空有设备,但不能真正用数字化的手段更好的服务观众,从而使这些先进设备闲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展览的陈列上,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更多是为了让观众更好的解读展品,在技术上并没有任何难度。以往博物馆藏品的解读方式一般是靠说明牌上的文字或讲解员的讲解,但说明牌上几个简单信息和讲解员的解说已不能满足现今观众的需求,所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从历史、文化、习俗、工艺各方面对传统的展陈进行补充,,使这些历史文化信息能更容易被一般大众所认知。所以博物馆在数字化上技术选型应是稳定的,而不单是先进技术的试验场。

人才结构、地区分配不合理

博物馆给人的感觉历来是严肃保守的,在新技术的应用上也是如此。“博物馆工作人员大多是博物馆学、考古学或历史学出身,缺乏技术人才,对新技术的应用比较滞后。”山西省博物院石金鸣院长说道。在采访中,石院长多次表示最要紧的是观念的落后,和是否为专业技术人才无关。

除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外,地域资源分配不均是个更大的难题。据《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2012年度)》显示,总分排名前10位有9个是央地共建博物馆,排在11—20位的博物馆有8个属于省级及以上博物馆。地县级博物馆待遇条件不尽人意,难以吸引各专业人才。普通地县级博物馆不用说数字化了,有时可能连专门负责展览的人也没有。对此,制定博物馆编制标准,并建立博物馆从业人员流动机制或能使这种地方落后的情况有所好转。

遵循发展变化、注意暗藏需求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从互联网时代跨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了,在日常生活中移动互联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从社交、娱乐、学习各各方面。那么博物馆教育在移动互联网上将如何进行?

官方网站

“我们就是否要这个互动环节开过一次会,最终我决定把它掐掉。公众对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要求很高,如果在互动上满足不了观众,我们就会很被动。”当谈及南京博物院官方网站时,龚良院长说道,“博物馆担负了社会教育、社会服务的功能,出去的所有信息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所以一定要有一个专家的审核制度。”这就意味着面对观众网上的一个留言,可能需要几个专家来做出回应,并通过馆方审核。所以目前我国博物馆网站大多是以介绍为主并附带少量咨询,缺乏与观众的交流。

在问及博物馆网络宣传时,山西博物院石金鸣院长表示对效果不满意。同时他也表示博物馆网站应该有学术含量,不仅仅是展览介绍,博物馆人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它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前景,中国博物馆网站这一块做得远远不到位。

社交工具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国内有着极为庞大的使用人群,现在不少博物馆也已注册了官方账户来与大众互动。首都博物馆数字部主任孙芮英表示博物馆要关注社会发生的变革,并从中发现大众暗藏的需求,遵循这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观众需求,这些手段和方式的采用和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任何背离移动互联网大趋势的事物都会被淘汰。

同为社交工具,两者之间也有非常大的不同,馆方必须认真研究两者用户人群的构成并甄选适合的内容与说法,怎样才能让关注者感到有兴趣,这也是值得博物馆人今后好好研究的课题。据石金鸣院长介绍,去年山西博物院馆藏的“鸮卣”被网友戏称为“愤怒的小鸟”原型,贴子在网上大量转载。之后一段时间内,有大量游客进入山西博物院参观。在谈到本馆情况时,石院长称目前已注册官方微博,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不过数字化手段再先进也是无法替代实物的,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让观众能更方便了解博物馆,从而真真切切的走进博物馆,并借助数字化的手段更好的解读展品。同时,它也是帮助博物馆褪去人们对其“刻板保守”印象的捷径。

(编辑/可鼎 周小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