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香港艺术馆馆长谈博物馆教育功能与展览策划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17 09:35:12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近日,香港艺术馆馆长(虚白斋中国书画品)司徒元杰在香港艺穗会的“兴趣大晒”系列讲座上,以亲身策展经历用生动的方式给到场的观众介绍了如何在展览策展中进行和加强博物馆教育功能。他认为,博物馆教育十分重要。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定义博物馆时,最后而且最关键且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教育。因为有了博物馆教育,才会让博物馆从王室贵族的特权专利变成当今人人能接触到的享受。

那要如何做好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呢?司徒元杰谈到,他修读教育心理学时,老师很强调两个概念,是work和play。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工作呢,其实可以是同一件事情。因此老师的功能在于,在课堂上,明明是要让学生做作业,如何略施小计,把作业变成游戏,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激情和活力。如果你让学生work,他只会难受,不会享受。但是play则能让他享受中获得知识,这些都只是一线之差。同样的,在艺术馆中工作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馆长,要懂得如何让观众艰难地求学问看展览变成一件享受的事,变成是一个自发主动去学习的行为。他认为这样的脚踏实地的举措比大喊香港没文化要强得多。

为此他举例说明,如在2007年举行的“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馆藏书画展”中,当时展览中最重量级的展品为《清明上河图》,如何让更多的香港市民观赏到这幅珍品,他们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实验,像如何让观众在排队观赏《清明上河图》时不会感到沉闷。司徒元杰想到了在中国的园林中的“移步换景”,加以曲折的美学原理。将七百平方米的展览场地,分隔为十七道弯,观众在排队进场观看《清明上河图》时,能先了解这件艺术精品中每个部分的看点,还有这张名作的背景资料。为什么要想让观众看到作品而不是先看到作品呢?司徒元杰解释,因为他们根据每天展出时间,加上预计人流量,每位观众观赏《清明上河图》的时间只有5分钟。如何能在5分钟内让观众从526厘米的画卷中欣赏到精髓?事前的了解很重要。因此前面的资料展出,能使观众在面对原作时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不会留下遗憾。

还有为了兼顾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面的观众,在设置文字资料时也要倍加用心。好像为了照顾一些需要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学术价值的观众,策展部门专门开辟了一个区域将《清明上河图》的历年题跋和相关成果进行展示。此外为了增加港人对《清明上河图》的本土认知性,司徒元杰还邀请一位香港摄影师,将香港大埔的市井场景拍摄下来,制成香港版“清明上河图”。

当年这个展览吸引了超过百万的观众入场参观,在展出《清明上河图》前的那张红毯都给热情的香港观众踏破了。故宫的工作人员说,这是在其他地方没有过的经历,不仅证明了港人对《清明上河图》的热爱,还证明了这次展览的成功。

这个展览不仅点燃了港人对《清明上河图》的激情,也让这幅艺术珍品的形象深入民心。司徒元杰忆述在这个展览后,在香港不少地方能找到《清明上河图》的身影:无论是在地铁上,还是在电视节目上,乃至每个人的嘴里,都在谈论清明上河图,甚至在餐厅的餐牌上都能找到《清明上河图》的身影。而且这股热潮一直延续到上海世博结束后,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到港展览,同样也是全城热议。这让当年使《清明上河图》排除万难赴港展览的司徒元杰搞到非常感动。他认为,这是博物馆,艺术馆教育的最极致表现。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