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21 16:05:20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二、言于艺术行于美育

蔡元培在中国首倡“美感教育”,一生进行了美育理论和实践上的大量探索。他首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时就大胆改革教育,提出全新的“美育”思维:“提出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打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学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意。”他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的实践,直面封建主义的纲常礼教,针锋相对地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谓“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蔡元培首倡“美育”,年轻的刘海粟深受其影响。早在1912年他17岁在上海乍浦路上挂出“上海图画美术院”牌子时,就有了这一十分牢固的办学理念。他曾说:“救国之道,当提倡美育,引国人以高尚纯洁之精神,感其天性之真美,此实为根本解决的问题。”在《上海图画美术院宣言》中特别指出:“我们要在极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1918年4月17日,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书赠上海图画美术学校“闳约深美”的匾额,明示艺术教育的历史责任感。上海美专创立之初设有四个专业,分别是国画、西画、图案画、劳作。1915年1月,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增办预科及师范科。1917年聘请蔡元培、梁启超、王一亭、黄炎培等教育界名流和社会贤达为校董。1918年学校设立师范科,1921年设有中国画、西洋画、图案及音乐专科,成为中国美术及音乐的摇篮。1922年,蔡元培任美专校董会主席后开始革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亲自从任职的北大赶至上海美专为学生讲学。

上海美专坐言于艺术,起行于美育。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艺术界进行了一次狂飙突进式的革命,开创了多个划时代的第一:一是打破封建陋习,首创大专院校男女同校,引起社会极大震撼性;二是冲决了封建伦理,倡导了科学的学术教育观,首创裸体女模特人体写生;三是首创大规模的旅行写生,开阔师生视野,打破旧式封闭教育;四是首创中国第一本专业性《美术》杂志,提倡现代美术观念和新型美术改革。正是从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到操作方式一系列的大胆举措,使这所私立性质的学校具有勃发的活力和新兴的能量,在当时凝聚锻炼了一批卓越的艺术师资,如先后担任教授的有姜丹书、潘天寿、谢公展、诸闻韵、马孟容、张大千、关良、汪亚尘、贺天健、黄宾虹、俞剑华、郑午昌等,而先后就学的有钱鼎、吴茀之、张书旂、许士骐、蔡若虹、李可染、程十发、来楚生、谢之光等,从而由师生共同构建了精英团队和大师群体,使中国美术艺苑星河璀璨,群贤毕至。上海美专在蔡元培“闳约深美”的治学方针下兴旺发展,成为了蔡元培推广“美育”政策的舞台。

出版是刘海粟推广美育的重要手段,早年他历任《大共和画报》、《明星画报》撰著,1914年与丁悚、张聿光等人的绘画作品,编入《振青社书画集》第一集。10月,校出版部发行美术自修书《铅笔集》四集,报道称:“画家丁悚、张聿光、刘海粟、陈抱一诸君因学堂习画范本,访问所售者,流行已久,各处学生已习见之或不足以资鼓励,于是分类担任,每月合绘铅笔画十二张,精印发行,以飨学习。其第一期业已出版。”

1918年10月上海美专学报《美术》杂志创刊,引起鲁迅的重视,鲁迅在评论中说:“这么大的中国,这么多的人民,又在这个时候,却只看见这一点美术的萌芽,真可谓寂寥之至了。……我希望从此能够引出许多创造的天才,结得极好的果实。” 热情评价美校及刊物“开初之初,自然不能便望统一。就大体着眼,总是有益的事居多,其余记述,也可以看出主持者如何热心经营,以及推广的劳苦的痕迹”。1921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简称上海美专。初创时播下的美育种子“终于发扬光大了”。

1924年刘海粟曾专门撰写了包括《铅笔画》、《图案画》等6册一套的全国初中美术课本——《新学制图画教科书》,新编的教科书制定了三大主旨,其一为:增进赏鉴知识,使能领略一切的美,并涵养精神上的安慰愉快,以表现高尚人格。

从1924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概况》来看,校教务处一直设有出版部,处理全校师生研究译著,编辑丛书等事宜外,并经营其他美术印刷出版之一切业务。学校出版编辑之风活跃,曾编行《美术界》月刊,出版周年纪念刊,校同学会则出版毕业同学录,甚至附属成美中学也出版过《春风》周刊。

1932年9月,上海美专校刊——《艺术旬刊》创刊,由倪贻德、傅雷、王济远、潘玉良等教授所组成的艺术团体“摩社”主编,每月上、中、下旬出版,自是年至12月共出版12期,同时亦在全国发行;当中首发了诸多经典名篇,如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刘海粟的《欧游随笔》等,当中颇多名篇一直影响着中国新美术的发展,代表了民国美术杂志的最高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