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杜曦云:青年充满变数 水准有待提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18 09:18:46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董大为作品

近期,集中展示和推动“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和活动较多,在引起较高关注度的同时,质疑和批评之声也陆续出现。在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理性的文化氛围中,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在获得一部分认同的同时,总应伴随着质疑和批评之声。新事物也只有在认同和批评之声的交织中,才能既获得信心又能不断自我反省和纠错。

社会越多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就越大。作为整体被打包、被命名的“青年艺术家”,是概念化的;作为个体的“青年艺术家”,是彼此迥异并不断自我更新的。正因为是“青年”,对新事物和新思维往往更为敏感和开放;与年长者相比,也就更少成见和固化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青年”也意味着更大的可塑性,在未知的前方,随着逐渐步入更加复杂流变的成人社会,“青年”的变化也更加难以预料。

目前对青年艺术家的认可和扶持,主要是寄希望于“青年”的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提前透支的想象,但任何对未来可能性的提前投入,都是透支的想象。至于“青年”的未来是否果真“美好”到值得现在大力投入,就要取决于提前投入者的预见能力了。

目前对青年艺术家的质疑和批评,主要集中于他们的艺术方向、艺术水准,以及对他们与商业相结合的担忧。艺术方向的选择,既与个人的志趣有关,也与所受教育和社会环境、个人处境有关,这是别人无法勉强的:毕竟艺术只是众多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而已,是把艺术当做审美装饰、心理释放、玄学想象、语言推究、还是现实关怀、社会反思……每个艺术家都有个人选择的自由。在自己所选择的艺术方向上所达到的水准,与个人的才情、素养有关,这更是艺术家自身决定的。但与此同时,社会、时代会选择什么方向和什么人,则是艺术家无法勉强的了。时代氛围、社会语境决定了不同艺术方向和水准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在个人志趣遭遇社会现实时的“被分流”,自然会让目前作为整体的“青年艺术家”各行其道、各得其所。而且,正因为是“青年”,自我调整的可能性很大。在当下,与其把“青年艺术家”进行集体化、固化的理解,不如把目前的“青年艺术家”现象作为彼此迥异的个体们暂时共聚一堂的平台和起点。

至于和商业的结合,应考虑到每位青年艺术家的差异。商业是最务实地谋求现实利益的,对投资者来说,他们更迫切的希望投资到具有更高潜力的艺术家身上,这样才有更大的升值空间。对艺术家来说,他们也更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具有更高的艺术水准。所以,希望获得更高利益的投资者,在遴选艺术家时是更严肃的、多方考量的;而希望有更高成就的艺术家,在面对投资方时也更是有所选择的。只有对自己要求不高的艺术家,才会在面对商业时缺乏独立性。这时,他是被商业透支,还是被自己透支?如果没有商业对他的关注,他是否连“被透支”的机会都没有?

“青年艺术家”只是因为年轻而共聚一堂,但未来的路途还很长。在充满变数的社会氛围中,青年们也远没有定型。但有一点可能需要注意:年龄优势会被更年轻的人取代,决定艺术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还是他所选择的方向和所达到的水准。商业扶持不是决定性的力量,而且商业也不会选择不具升值潜力的作品。现在还远不是青年艺术家庆功的时刻。

2012年8月29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