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以“野生视觉”看当代广州年轻艺术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08 16:12:54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黄立言 《枪火》 200x200cm 2012年



黄立言的漫画总能让人感受到记忆碎片中某个隐痛的角落,画中或隐或现的背景和一些怪诞离奇的动物似乎展现出了画家内心意识中的情节。在当今社会下,追求高节奏和高效率几乎把活人变成了麻木的行尸走肉,其漫画中的人物和动物都被刻画的高挑而瘦长,不管是对人或是动物的表达,他都赋予了很深的精神内涵。例如在《枪火》中,模糊的画面空间意示了某些幻想体验,画面中一名男性人物手拿枪支,腰间受伤流血,这大概是描绘了枪战结束后的场景,此时的画中男性脸上似乎流露出战栗惊惧之情,画面左边两只昂冠振翅欲斗的雄鸡以及右边的卧虎,更加表现出男主角内心的惶恐和急需得到守护的心理状态。可以说黄立言的绘画的确是弥漫着悲伤、孤独、荒芜等混乱的内心状态,流露出野性回归的天真和深沉的悲剧感受。

李旭彬 《都市里阳光灿烂——淡绿》 160x200cm 2011年



李旭彬的绘画主题主要是围绕着当下社会存在的各种复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感受而展开。《都市里阳光灿烂——淡绿》、《弥漫之境》系列绘画是他在这最近两年的思想结晶,尽管创作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有些许不同,但主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当下社会无限制的物欲与精神匮乏的矛盾展现。他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去描绘当前“大都市”时代下发生的一切,注意一些“都市”里外不为人知的角落和都市里繁华璀璨的不和谐场景。如《都市里阳光灿烂——淡绿》中那被遗落的旧城区废墟,我们都清楚在具有历史感的废墟尚未形成之前,它无疑就是一堆令人厌恶的垃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画家的《回眸》之下,这一批垃圾都是具有都市象征的易拉罐、快餐纸、塑胶袋,甚至是被大多数人视若地位象征的奔驰轿车。在这些画幅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光鲜的都市文明下的衰颓场景,同时多少也昭示出了都市社会中人类精神的荒芜境况。

谢莉斯 《与白南准的对话》 160x130cm 2011年



谢莉斯主要关注信息时代下媒介的迅猛发展给这个社会和人性所起到的作用。她通过绘画表现新型电子媒体,用一种近乎装置的形式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用传统的绘画对现代社会中的电视、电子摄像等图像进行并置展现,把电源和电器及各种线路元件引接到一起。她认为:人生活在一个自动化的电路控制系统中,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感受到。也许她已经感受到了人已经活在了人类自己制造的电子牢笼中,而各种荧屏成了我们窥察和交流的主要窗口,我们无时不被这些器械所干扰,正如画作《与白南准的对话》所显示的那样,不管是人还是事物到最后都难免成为虚幻的数字信号。在画家代表物中,谢莉斯呈上了她的“信息抢夺器”,据说这种类似于小型发射塔的器械能够破解方圆几公里的无线网络,正如她在自己的作品中所担忧的一样,我们所处的媒体和信息爆炸的社会,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方便,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在逐渐地令人感到不安。

刘滨 《故居夜游》 110x60cm 2012年



刘滨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幻想性,他善于把握梦幻般的色调,而他自己认为这是宇宙般的宝蓝色,这在他的《啸夜》中可以看到。他喜欢画屋子,不是平常的屋子,而是他幻想出来的各种奇怪的屋子,就如画中的飞碟屋,老树屋,飞马屋等等。我们可以看到画家的某些经历往往会影响到他的创作思路,刘滨认为自己爱画屋子完全是因为自己在这半生中无数次的搬家,每一次的新环境很快又会逝去,曾经熟悉的气息很快就无法触及,而新的环境又会给他带来陌生感,在这种动荡的生活经历中的确使他产生半生漂泊和破碎的无奈感受。《故居夜游》、《又逢秋》都表现出屋子的破碎变成断壁颓垣的苍凉景象,再加上画中悲沉的色调令人感受到了末日般的动荡气息。

在近段时间一系列全国范围内的年轻艺术家推广活动中,“野生视觉——广州青年当代艺术家专题展”或许并没有如其他活动般得到全国范围内的巨大反响。但是,一个展览或者是策展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并不在于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也不在于推出明星与制造名人,而是在于提供一个平台使艺术能得以展示,在于获取、学习、观察、激发展览之外的某些隐形意识。参展的14为艺术家并不能完全代表广州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水平与总体面貌,展览本身就是需要具有开放性与无限可能性,至于淘汰和选择,则是后话。

   上一页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