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冯博一:当代艺术在"传统"文脉中再吸取再构造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28 09:47:55 | 文章来源: 搜狐文化

     主持人: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展览开始介入“传统”,无论是媒采还是绘画形式上,打破了原来波普意味和符号意味,是不是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比较突出的新面貌的呈现?

冯博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艺术,三十年间形成了符号化、波普之类的基本面貌,整体趋势还是向西方学习,这在所难免。三十年后,真正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是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探寻这个问题。包括成都双年展以“溪山清远”为主题都是在寻找新的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从传统文脉中去吸取或者截取精华来再构成。完全按照西方的系统和西方人对艺术的思维逻辑,那并不是我们本土的艺术。但单纯的把传统的国画和当代艺术简单的并制,却无法得到预想效果。
传统的“私密性”被打破

主持人:现在很多特别有名的策展人,去国外的博物馆、大学讲学当中都在考虑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可能性,大家在期待新的当代艺术的出现,结合到传统水墨,但却是非画院或者是非官宦的。

冯博一:现在还很难说是一种新水墨的概念。比如说徐冰“背后故事”相对做的到位一些,存在对传统本身的态度,都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古典名画转换成背后的故事。他所有用的材料媒介有垃圾,这种旨意是颠覆了文人画的经典理念,我觉得有批判性。苏州博物馆是借助古贤的,代表经典的,但不仅仅是简单的换作今用。从视觉上,中国传统上没有展厅,原来所有的卷轴画,或者是挂画,都是以私密的方式展出。而徐冰运用了灯箱,灯箱是一个现代社会,或者工业文明之后产生的广告式的宣传方式。观看和尺度变得非常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