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大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31 09:18:59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应对之策

如前所述,当代大学生的母语素养令人忧虑,高校的母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以致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明显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参照海外大学的做法和经验,就如何切实加强高校母语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母语素养,我们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1.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汉语素养的氛围,为高校母语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等院校并非存在于真空之中,高校母语教育的边缘化与社会上重外语轻汉语的倾向有着很大关系,特别是社会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只看外语水平而不看母语素养的做法,对高校母语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高等院校很难“独善其身”。要扭转这种局面,除了要加强宣传倡导,使每个社会成员珍惜、爱护、尊重我们的母语,重视其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汉语的实际地位。我们设想,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果能开设汉语能力考试,进而将汉语素养纳入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定将对扭转重外语轻母语的社会倾向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2.高校应转变观念、加大投入,为母语教育做出必要的制度安排

对一些高校而言,有关母语教育的许多事情并非不能为而是不愿为。重外语轻母语的观念不转变,母语教育可有可无的认识偏差不扭转,政府主管部门发再多的文件,开再多的会议,恐怕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应该认识到母语能力和外语能力一样,都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母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观念的转变需要制度上的保障,也必须由相应的制度安排来体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把母语教育课程纳入面向全体本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证课时和师资的必要投入,改变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极不平衡的不正常状态。

3.切实推进“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升母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并不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也难以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母语能力的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应该允许不同的探索,对此我们有如下设想:

(1)思维和写作训练应成为“大学语文”的核心内容

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上看,高校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素质,能否写好文章与诸多因素相关,但从大的方面说,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决定写作能力强弱最为基本的因素。因此,要实现高校母语教育的基本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应成为“大学语文”的核心内容。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目标过于多元化,同时兼顾道德教化、审美教育、人格塑造、文化传承、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等多项任务。这种多元化的目标定位使“大学语文”无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集中在母语能力的核心要素上,导致教学难以脱离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与学生对大学教育的预期形成落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在通识教育领域内,高校不但有条件而且实际上已经有了更细的课程分化,可以而且应该以完整的课程体系来综合解决素质教育问题。

(2)专题化和研讨型是切合大学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模式

拉开高校母语教育课程与中学语文课的结构层次,使其切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这是扭转“学生不爱学”的关键。在这方面,美国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大学母语教育课程的突出特色是专题化和研讨型教学。所谓“专题化”就是将母语教育课程细化为不同的研究专题课程,设置的专题是开放性的,可以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可以是传统的经典话题,也可以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思维和写作训练将围绕不同的专题展开,进入哪个专题课程,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所谓“研讨型”是指以小班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区别于单纯的知识传授,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相互讨论为主要特征。

这种教师指导下的类似于“学习兴趣小组”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对有关课题的探索过程和母语教育过程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真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思维和写作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专题性的阅读和课堂讨论,锻炼了对问题的梳理、界定、分析、证明、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在将认识成果转化为书面表达的过程中,锻炼了组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能力。与中学语文教育相比,这无疑是更高层次上的母语教育。这样的母语教育模式可以满足学生对大学教育的心理预期,学生从中所受到的基本训练,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3)构建完整的母语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的必要条件

母语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并非仅限于书面表达能力,还应该包括对母语作品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对古典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等,这些不同的能力是融会贯通、相互促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母语素养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素质。要完成这一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以“大学语文”为核心、包括文学和艺术作品阅读和鉴赏课程在内的母语教育课程体系,是高校母语教育应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

(光明日报)

   上一页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