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现场
2月15日上午,2011 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开始了初试的第一天考试
1月17日,山东潍坊某模特培训学校内,“90后”艺考考生们正在加紧备战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笔试考场
泳装考有之,清纯考有之,春寒料峭中的艺考在漫天异议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谋女郎周冬雨亲自报考”“表演系主任亲自接待”的标题更给2011年的艺考添了一把火。以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微博)的4万多名考生为例,高达97.5%的淘汰率意味着超过3.8万的考生注定是“分母”,难逃“打酱油”的命运——90后的艺术梦,不易做。
2月16日
8:31,北京电影学院官网首页发布了名为《艺考:不仅是艺术才能比拼,更是综合素质较量》的文章,公布了前日结束的2011年该院艺考生报名情况,“总数达19678人次,比去年增加6010人次”。
10:27,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杜庆春在个人微博发言,“可以考虑让影视专业取消艺考了!!!”
2月18日
编剧谷峪在《新京报》发表评论,“像限制买房一样限制艺考”。
蜂拥是好事?
如果说《阿凡达》带热了2010年的摄影专业,那么2010年中国电影过百亿的票房,让各个专业都很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丁牧觉得,编、导、演专业大家都比较熟悉,现在大家认识到技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学技术的人也多起来了。
北影官网表示,除表演专业外,其他专业的艺考大军重心已从艺术中专、艺术类院校的附中等转向普通高中和示范高中。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丁牧感觉到了2011年艺考生报考人数的增多。就北影而言,未扩招的情况下,总数近2万,其中增长就有6000余人。全国各地普通高校的艺术专业也是遍地开花,招生人数节节上涨。
“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电影一下子就好起来,跟它的艺术普及、电影普及有直接关系,也不是说几个学校来垄断,而是大规模普遍撒网,最后有可能捞出大鱼来,这是好的现象。”中央戏剧学院老师甲觉得艺考的热门恰好证明了大家生活好了,有钱有闲才能做艺术。
能说会道就可以?
周冬雨的一戏成名,让2011年的艺考生打扮很清纯很“静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丁牧觉得,这是一种很幼稚的表现,每个人的眼神和气质是模仿不出来也装不出来的,也没什么大用。
艺术考试到底考什么?以表演专业为例,北影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介绍说,初试是朗诵自己擅长的题材、作品,再加命题集体小品;复试简单细分为“声乐、台词、形体、表演”;三试的很多考题需要考生即兴表达,最后的综合会试就是把所有表演都综合到一起。“总之,表演学院的考试有量化标准,越来越趋向公平合理。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谷峪对此不以为然,只有摸爬滚打几年之后才能学会表演,刚刚念完高中的孩子,他们是如何会成为表演“行家”的?
不少高校的考题内容涉及面较广,“宝马故意反复碾轧男童案”“我爸是李刚”等热议事件和话题,都成为了面试的考题。江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学院邱院长表示,“这种题目就是在考学生的情商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考过6个艺校的中央戏剧学院戏文专业毕业生小胡回忆,自由发挥写散文这一项内容挺好,但考文学常识时发现很多人在考场内作弊,她觉得这类考试太死板,水分很大。中戏老师甲坦承,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比较传统,十几年没变,“但我们有我们挑人的态度和方法。”
演员梁静听自己的老师讲过,面试环节,在外观上有一个让人能够记住的特质,这才是关键。她解释道,年龄这么小的学生不可能要求有多少内在,只能说他的气质,是不是与众不同,领悟能力,悟性高不高。
某艺校学生高海迪对此很不满,“就是走形式,整体内容都匆匆忙忙。说什么,问道题,就能看出你哪儿好哪儿不好?根本不是,仅仅考试很难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能说会道才对考试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