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Z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孩子昨晚向她要36元钱,说是还给他前面的一个胖胖的男孩(小X)的,在父母的再三追问下,孩子始终不肯说还钱这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她想让我帮她询问一下。经过调查(小Z看到了我把小X叫出去询问的情景),我发现小Z其实欠他前排的同学才5元钱。事情的原委我大概已猜到了一半。
我把小Z叫到了办公室,请他坐下,我说:“小Z,你知道我把你叫来是什么事吗?”他摇摇头。
我说:“最近有没有做过不好的事情?”他不语。
“那好吧,最近我们在诵《弟子规》,请你读读前天我们学过的这个句子。”我指着“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个句子让他诵读,读完之后,他似有所悟。但我不作声,我让他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他支支吾吾地开始说了:“爸爸妈妈喜欢的,我们就要努力地去做;爸爸妈妈不喜欢的,我们就不要去做。假如我们受到了伤害,爸爸妈妈就会感到很担忧,假如——”他稍顿了片刻,他的眼睛开始红润了。在我的再三催促下,他继续了刚才没讲完的,“假如品德不好的话,爸爸妈妈就会感到很‘羞耻’。”
我接着他的话说到:“是呀,假如品德不好的话,爸爸妈妈就会感到很羞耻。”我特地把“羞耻”两个字加重了音。
我接着说:“小Z,把头抬起来,看着我的眼睛,把最后四句话再读三遍。”一遍读完了,他的眼睛湿润了;两遍读完了,他的眼角出现了泪珠;三遍读完了,他的脸颊挂上了两道湿痕。我说:“好吧,你可以回去了,记得今天晚上回家,在你妈妈面前把这段话读上三遍,记住了吗?”他点了点头。
在这次谈话中,我自始自终没有提及半句关于还钱的事,只是让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弟子规》里相关的几个句子。谈话结束后,我马上给小Z的妈妈打了个电话,把事情的始末和她说了说,并再三告诫她晚上回去千万不要提起“还同学36元钱”的事,只让她督促孩子在她面前读三遍《弟子规》就可以了。孩子的妈妈欣然接受,并不停地向我道谢。当然我也不忘向她推荐《弟子规》这本书。
(浣纱小学 柴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