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教育

略说当前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10 18:08:28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教育网

培养目标的问题

当下中国高校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模糊性问题已经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某大学的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1.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在美术学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4.身心健康。”我们可以看出他只说了一个比较宽泛的、放到四海而皆准的培养目标。其实这早已经成为各所学校的经典模板,放到哪个专业方向都可以用。笔者查阅了大约五十多所大学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包括专业院校、综合高校以及师范类大学,大部分都是按着此模式写的,换汤不换药,内容大同小异。这样的目标说和没说一个样,含含糊糊,喊高调,不切实际。例如:油画创作研究作为美术学专业下面的一个方向:我们是要把研究生培养成为一个画家还是理论家?还是一个油画教育家?还是一个既能画又能写的艺术工作者呢?导师不是很明确,研究生也是很迷茫。可能更多的人想成为一个画家,可是画家是研究生学习学出来的吗?全国美展评奖的时候还会关心你是什么学历吗?我们不仅要试问:一个目标模糊的学校能培养出什么样的研究生来?

创作和科研的关系

目前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研究生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关系。从导师到研究生,画画的把理论搞得一塌糊涂;搞理论的不会画画。既能画又能写的人才很少。纵观中国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出现这样的师资问题也可以理解。由于现行的艺术教育体制的缺陷也根本不可能培养出既能画又能写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处理好研究生艺术创作和科研的关系,作为一位艺术教育者很有必要反思。

研究生学习方式的问题

所谓导师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指导的老师。但很多情况下,学生在面对巨大的研究压力的时候,所得到的教授的帮助是相当有限的,导师很忙,每天都在忙申请课题、研讨会、画展、去外校讲学等事。还不乏有些导师打着学术的旗号在捞好处﹑争权夺利;为了爬上领导的位子而勾心斗角;尽力安排媒体对自己的采访以提高知名度;出去演讲以赚取高额的报酬。当然也有很多负责任并工作努力的研究人员,但是很少。因而研究生搞研究基本上都要靠自己。当然,通过自学,他们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却会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弯路,也达不到本应达到的效果。

专业设置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生所开的课程都是“XX研究”,似乎加上研究二字,这门课程就和本科有很大区别,其实还是学那些东西。如:开设素描课,非要取名为“基础造型研究”。很多课程的开设看似高深,实际很平常,甚至还赶不上本科的上课效果。我认为中国各地的美术院校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那些著名的院校,应该形成自己的“传统”和自己的面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专业设置应该各成一体。更重要的是真正引导学生走向研究的道路。

导师的资格问题

当下学术造假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了,可恶的是某些高校急功近利,制造了一批假冒伪劣导师。尤为可笑的是表现在艺术设计专业上,以前是画国画、油画的,在导师事先没有从事设计相关研究的情况下,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设计专业的导师了。我不禁要问,招这么多研究生,作为学院您准备好了吗?救救孩子吧!

由于中国高校在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极不正常的现象,但并不是说所有学校和导师都这样。虽然某些院校教学存在诸多明显的弊端,但是,在问题面前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探索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艺术专门人才。那些在没有充分做好准备的前提下盲目地扩招学生的学校,务必警醒了。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