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话剧院2014年度平民大戏《枣树》开排,作为国家级剧院,排演作品内容上不仅只针对知识阶层,更要广泛的面向群众,推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反映老百姓真实生活的戏剧作品,确立以民为本的艺术态度,选择合适的原创作品和作者。于是,资深新锐导演黄盈自编自导的话剧《枣树》进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周予援院长的视线。
《枣树》是黄盈2004年根据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栏目播出的真实故事改编,是一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原创作品,剧本完整成熟,语言生动,台词风趣、辛辣,极具“北京特色”,通过,引导观众回归经典审美。中国国家话剧院周予援院长选中胡同出身的黄盈排演该剧,正是有触于这部作品本身来自朴素的生活与真挚的情感。
四合院里的媒体发布会
7月1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枣树》剧组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院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在四合院的环境下排练话剧片段。
为了让青年演员体会胡同生活,导演给演员出了“借凳子”的题目。演员们挨家挨户地敲门说好话,把胡同居民们家用的高低不等、色彩缤纷的椅子凳子好说歹说借了出来,作为排练用的座椅,也给来参加发布会的领导和媒体坐。借完凳子,大家还邀请街坊们来博物馆“看节目”,参加新闻发布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络和借盐借醋的情谊,是胡同邻里生态富于人情味的一面。这些花花绿绿的椅子和扶老携幼来凑热闹的街坊就是支撑我们做这出戏的情感动因。”黄盈说。
在小院儿树荫下,剧组并没有刻意演出某一段完整的话剧段落,而是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地露天对戏:一会儿何大妈拉着嫁进杂院的新媳妇讲枣树的故事,一会儿妯娌之间起和了冲突大打出手,这边吵架拌嘴的还没散去,那边已经切开了拔凉的西瓜。大家把西瓜分给街坊们、记者们吃,大家瞬间回到了十几年前,回到了平房时代。
借着这份生活的热乎气儿,不少人讲起了自己曾经的胡同生活经历,不少人想起旧时那些失散的老邻居,纷纷想通过媒体平台找到自己曾经的朋友。
老中青三代齐聚《枣树》下
没有大明星一堂好演员
话剧《枣树》没有耀眼的明星,但却是凑着了一堂业务能力都很强演员,他们很多都是影视剧、大小舞台上的熟面孔,只要看过他/她们的戏,都会记得这些好演员和他们塑造的鲜活人物。
饰演《枣树》女一号何老太太的是表演经验丰富的王亚军老师。为了找到自己心目中慈祥、热心、拢得住一大家子心劲儿的何老太太,黄盈一趟趟往剧院跑,把演员名册看了一遍又一遍,也曾圈定几位明星演员,但见面聊天、试戏、念台词后又总觉得不大合适。直到将近建组的前一周,在院长周予援的推荐下,黄盈才结识了王亚军老师。
一看照片,黄盈就觉得亚军老师很投眼缘,是见过的所有“老太太”中最像那位正派和气的胡同大妈的一位。初次见面,亚军老师有些拘谨,也担心自己多年不上舞台乍然挑起女主角的担子会影响进度,也担心自己不是北京人会在语言上不是味儿。而黄盈则在亚军老师的谦逊中看到了她的认真和善解人意,当她读了几句台词后,黄盈心里一直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亚军老师就是何大妈的不二人选,她的善意、家常,让人很容易亲近,她演何大妈叫人信服。我很期待亚军老师的演出。”黄盈说。
排练开始了,亚军老师每天都早早地到达排练场,一有时间就虚心地向跟剧组里的几位京籍演员讨教北京话。在排练场,她喜欢拉着自己的“儿媳妇”(陈炜饰演儿媳淑君)坐在一起,像真的模范婆媳一样的其乐融融。
虽然在北京生活多年,但并非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亚军老师为了找到人物感觉,特意寻访了一位七十多岁的北京大妈聊天交流人物感觉。
演员房子斌是大家熟悉的明星演员了,排练的日子他会提前三个小时到达排练场,静静默戏。房子斌跟他饰演的何鑫同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算得上“三贴近”,张口念台词就在人物的“格”里,他就是这个孝顺正派又有些各色脾气的北京爷们儿。然而,演员房子斌并不就此满足,他对每一个细节、动作反复尝试,揣摩小人物面对生活的挤压的无奈、辛酸,更近一步地,他要演绎出北京人特有的排解苦闷的幽默。
房子斌说:“看过剧本我就知道这个戏不好演,他不像那些激情洋溢的角色可以借情绪爆发出彩儿。可真正排练起来,才意识到比自己想象的还困难。这个戏的彩儿都是含着的,多一分不行、少一点也不行。演这个戏不能只靠技术,得真走心。”
据悉,话剧《枣树》排练全过程将向广大居民开放,剧院领导和编导黄盈都表示创作平民戏不能闭门造车,最需要的便是广泛听取广大观众特别是有相关生活的市民观众的意见。本剧将在8月6日至10日于地处广安门外的国家话剧院剧场试演5场,搜集意见完善演出,经过打磨调整后,在9月、11月进行持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