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盈导演作品《语文课》海报
5月21日晚,在《语文课》的上课铃声中“人艺实验剧场原创剧目邀约演出季”拉开帷幕。向有“一戏一格”之称的导演黄盈,再次发起大胆实验,将剧场变做课堂,发挥自己剧场互动的专长,给观众准备了课本和纸笔,观众和演员一起练习听说读写,甚至现场考试。有观众兴奋地称“又找到了学生的感觉”。导演黄盈表示,“我们的冒险是严肃认真的,就像语文课一样,虽然带着大家玩着笑着,但也在引发思考,促我们成长。”
《语文课》开幕人艺最新演出季
5月21日晚,话剧《语文课》迎来了首场观众,这是黄盈继2012年《梦行者》之后,沉淀两年才再次推出的原创力作。开场前,黄盈对记者说:“首场演出会呈现怎样的状况,我和剧组成员都无法预知,这就是《语文课》这出戏的特点。此刻我特别兴奋,和大家一样充满期待!”
从2007年的《未完待续》、2009年的《卤煮》到即将上演的《语文课》,黄盈的诸多经典作品都在人艺实验剧场首演。2014年初,当北京人艺演出中心再次邀请黄盈作为开幕艺术家参展的时候,黄盈提出想要藉此平台推出原创新作《语文课》,并强调说这一次的尝试又与以往的创作截然不同,既不是《卤煮》式的新京味,也不是《未完待续》式的肢体剧。叫黄盈没想到的是,这一冒险的想法立时得到了人艺演出中心的支持,就这样,“人艺实验剧场原创剧目邀约演出季”拉开帷幕,旨在鼓励原创、发扬原创精神。
剧场变课堂独创教材博大精深
剧场经过精心打造,变成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水蓝色墙围,从剧场顶棚吊下来的白炽灯,还有漆成黄色的木门……置身于这样的空间场域,观众一下子被拉回到学生时代,耳畔边仿佛响起朗朗的读书声。相对于舞美上的用心,《语文课》的道具更是别出心裁,又极见功力。除了舞台上的黑板、教鞭、粉笔之外,铅笔、橡皮、课本都一一分发到观众手中。有观众发现手中这本《语文课》教材真是“博大精深”,不但有小时候学过的“小猫钓鱼”“乌鸦喝水”“刘胡兰”“罗盛教”还有并不熟悉的来自民国的课本的竖版繁体文章。
导演介绍说:“遴选课文是一项巨大而艰辛而又乐趣无穷的工作,剧组找来各个时期的各类教材,翻看查找,前后关联,希望能从中挖掘出课文之外的东西。”记者发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两个版本,相较之下“语文”这两个字的深意不言自明,在观众心中产生延伸效果。
听说读写独创戏剧互动模式
《语文课》中的互动性是黄盈非常重视的部分,每一个观众都可被视为一名演员,他们学坐姿,学写字,用他们手中的铅笔和本子与台上的演员一起完成这部戏。笔画这个听起来简单到会不屑一顾的基础知识,几乎没有观众能写出正确答案,剧组公布答案后很多观众表示“很涨姿势”。对于这种独特的互动方式,导演在演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次的互动十分冒险,因为作品的完成必须通过观众的参与来达到,而这又特别像我们对语文的认知。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来的感觉可能完全不同,这个戏也是这样。每位观众的感受随他个人对语文的记忆态度不同,参与这个戏的感受也一定不同。”
“语文课”关乎生命的追问
《语文课》开演前,黄盈受邀参加北京文艺广播的一档栏目,节目进程中主持人罗兵在微博中征集大家关于语文课的回忆,没想到短短半个小时就有400多位网友留言,大家讨论之热烈超出主持人和黄盈的预期。
此前黄盈曾表示《语文课》的创作是想探究“我们是如何从一个四处瞎逛的小孩子变成今天的自己的”,演出后观众张小姐说:“互动挺太好玩了,把我带回学生时代。”特意带孩子前来“上课”的王女士则说:“孩子很怵写作文,看到大哥哥也有关于写作文的惨痛经历时感同身受地笑了,他说这周观后感就写这次看戏经历。”观众刘先生说:“当年选了理科,与逃避语文课有很大关系,不过这个戏使得当年那些叫人心生畏惧的课文变得很有意思,场灯熄灭的那一刻我会安静下来再去回味自己的人生。”
演出结束后,导演黄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文学艺术“终极之问”之下出现了很多经典作品。我经常想,在这一头一尾的两个点之间的整个生命是如何度过的?我们‘要到哪里去’,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或者说是下意识中的意愿。而语文的学习对于‘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有时候就是船舵的作用。用语言、文字作为媒介发出、接受、转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的意思因人产生差异,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事件的导向,生命的路途……”
《语文课》票房飘红,截止记者发稿为止第一周演出票已所剩不多,这或许也是观众对黄盈导演和人艺演出中心严肃认真的冒险精神的肯定吧。(t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