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奥·努奇
演过几百场《弄臣》的努奇仍然认为,对自己来说,这个角色还需要不断体会和改进
驼背、目盲、耳聋,他是一个用嘴杀人的角色,但他也把最温暖的天地留给年轻貌美的女儿……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在惊世杰作《弄臣》里创造了这个经典形象。2009年6月,年近七旬的里奥·努奇(以下简称努奇)以此角在国家大剧院刚一亮嗓,全场就沸腾了。也是那一晚,他许下了“每年都来北京”的承诺。本月25日至28日,努奇将第三次亮相国家大剧院主演《弄臣》,对于狂热的中国观众,他热情地说:“欢迎你们再来,看看这个‘弄臣’是老了唱不动了,还是比去年更好了。”
“弄臣”情 “三口”同台,结缘至今
新京报:唱了这么多歌剧,为什么最钟情于《弄臣》呢?
努奇:《弄臣》对我有非同一般的意义。1973年10月,我31岁,初演“弄臣”,剧里的女高音吉尔达正好由我妻子扮演,那时她怀有六个月的身孕,当晚演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掌声和欢呼,“三口同台”带来的幸福与满足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新京报:你前两次来中国都让观众十分疯狂,之前有没有想过会是这般反响?
努奇:没来之前我确实并不了解中国观众对歌剧的理解和对我的了解有多少。第一次演出的反响完全没想到,记得那次返场我再次唱响咏叹调“复仇的钟声即将敲响”,四天后我在马德里也把那段返场唱了一遍,西班牙人非常惊讶:“天啊!你哪儿来的激情给观众唱两遍?!”我告诉他们,因为四天前我在北京这样唱了!中国的观众实在太热情了,他们已经成为我衡量其他国家观众热情程度的标准了。
新京报:你认为出演“弄臣”需要哪些技巧和条件?
努奇:这对一名男中音而言是个非常危险的角色,一旦唱不好就会毁了自己的事业。它最需要两方面:一是谦虚,即使演再多次也要反复体会并不断改进;二是要有天赋,能演才可以演,而不是想演就可以演好。
“大师”论要热爱,还要学会“被爱”
新京报:你爱听别人叫你大师吗?
努奇:别人叫我大师当然很开心,但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它鞭策着我。来北京的飞机上我还读书学习,读威尔第的书常常能给我灵感。
新京报:你个人对威尔第的理解是怎样的?
努奇:有一次唱完了《弄臣》,我接连跑到苏黎世唱《西蒙·博凯涅拉》、去米兰唱《夫斯卡里父子》和唐尼采蒂的《爱之甘醇》。唱完后我决定,除了威尔第的,不再唱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威尔第总能深刻感受到最真实的社会生活,并用最朴实、最真切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他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细微动作捕捉到生活中最鲜活的镜头。
新京报:你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你是怎么保持良好状态的?
努奇:我应该属于大器晚成型。能唱到现在,全因为我对歌剧的热爱。我不怕苦,一直寻求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同时也不断研究乐谱,努力塑造人物,我想这是成功的关键。我有幸从事了世界上最好的职业,能不断地与年轻人在一起演唱,这是我青春的动力和幸福的源泉。我热爱骑自行车、骑马健身;我适度饮酒,但绝不抽烟……还有一个秘诀非常重要———要学会被爱,我被我的第一个“吉尔达”爱了四十多年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天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