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蝴蝶变形记》混搭见奇迹 经典重生无限可能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25 14:45:02 |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蝴蝶变形记》混搭见奇迹 经典重生无限可能

将迪伦马特纳入孟氏语境———

泥巴、电视、旧沙发;蕾丝、皮裤、登山靴,强烈的混搭质感弥漫着《蝴蝶变形记》,也成就了迪伦马特剧作的变异。昨晚,孟京辉在蜂巢剧场以“超现实主义”打响了国家话剧院新现实主义年的第一枪。

自诩“狂躁戏剧”的《蝴蝶变形记》,是孟氏戏剧“重组意向、再造经典”的一次尝试,该剧融合了瑞士德语作家迪伦马特诸多部经典剧作和话剧意象,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最为经典的《老妇还乡》,但经过解构、剖析与重组,为经典赋予了颠覆性的气质,也让这部极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有点颓也有点酷。

曾在蜂巢剧场玩过水、玩过玻璃更玩过电的孟京辉,此次玩起了“泥巴”,铺满整个舞台的泥土烘托出众生相,原始、野性中带着狂躁与诡异。从喧嚣的群戏场面,到辛辣肆意的揭露与嘲讽,再加上奇诡混搭的服装道具,使得《老妇还乡》从一开场便进入到孟京辉的节奏和语境。农业混搭重金属、经典形象说着与性爱有关的露骨台词,也许有人无法接受这样的颠覆和改编,但对于艺术来说,个性永远比平庸有价值。

虽然演员团队依旧是孟京辉近些年的御用班底,但整个表演过程中,演员的创造力和爆发力几乎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剧目。导演提出的“速度感”被演绎到了极致,扭曲中释放着张扬,奔放中又有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控制感。对于这一考验戏剧张力极限的做法,孟京辉解释说,“它和现在浮躁的现实有关。演员感受到了这种毒素,我们就是要把毒素喷出来。”

除了舞台上可观可感的实验性,《蝴蝶变形记》的幕后制作过程也充满了探索意味。全剧除导演、舞台设计之外的音乐、服装、道具、编舞等设计工作完全由演员来完成。对此,孟京辉表示,“我们的演员有创作的冲动,有这个能量来表现自己。这一点你看他们的眼神就明白了。”(图/ 王晓溪)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