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公者
黄宾虹 宋人诗意图
1943年,傅雷为黄宾虹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展——“黄宾虹八秩诞辰书画展览会”,傅雷以《观画答客问》形式介绍黄宾虹画之高妙,其时识黄宾虹画者少。几十年后,黄宾虹画大热于书画界,学之者众,且有“不识黄画不谈黄画者乃不懂画也”之势。当年人们不识黄画与如今之学黄画者一样,皆为真不懂黄宾虹画也。何出此言?今拟傅雷“答客问”作自问自答以说明黄宾虹书画之不可学性。
一
问:你说黄宾虹书画不可学,是因为他的书画不好吗?
答:不是。黄宾虹晚年山水画已进入化境,有超自然的境象,是技法笔墨、造型构成、色彩黑白、中西绘画、学养阅历的高度自然融合。是中国山水画的至高峰。中国山水画在两宋时期已达到高峰,而后文人画的滥觞,曾有大家及作品出现。黄宾虹山水画集文人画之大成,是文人画(山水)的极高峰,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空前绝后——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某种事物达到至高境界,则往往是不可学者。
二
问:你说达到至高境界的艺术不可学,那么你又说北宋时期山水画也达到了至高境界,也不可学吗?
答:同为至高境界,但所走的道路不一样,所登的高峰不一样,则决定了可学与不可学、可取法与不可取法。宋人山水画工稳、清晰,于笔墨、构图、物象皆明了,近于自然状况,有迹可循,有法可师,有章可依,学习者便于下手,又便于推进,学习者即便功力不逮,也可学得有形有样,即便学不好,也不会学坏。黄宾虹山水画,于笔墨已是无迹可循,于物象更是超于自然,山不象山,水不是水,树与人同,房与山近,一派混沌不见踪迹……学之者何以入手?今日学之者往往以乱学乱,以有形之笔学无形之迹,怎入堂奥?因而,学之者往往袭其皮毛,徒具形象,无内在品质。
三
问:北宋时期的山水画是写实的吗?写实的就可以学习?而黄宾虹的山水画是超写意的,便不可学?
答:中国画的本质都是写意的。这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等有直接关系。中国艺术注重写意性,这是特色也是本质。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智慧体现,甚或可以说是我们祖先的高明处。无论两宋时期的山水画作品怎么近于自然状态,它还是写意的,对自然景色是做过加工与取舍的,它所采取的绘画手法及表现的物象仍然是精神上的,是人们心目中的山水风光,是唯美的、唯心(性)的。元以后文人画的发展,画家更强调精神性、想象性,对物象的取舍尺度渐渐脱离自然景观,到“四王”基本上脱离了自然,趋于僵化,缺少生动。黄宾虹的画是生动的,他的画生动处主要在于他笔墨的丰富与变化,并不是近于大自然的生动。“四王”之作是笔墨等诸多方面的死板所造成的。但是,“四王”与北宋绘画(近于自然写实)都是可以作为学习借鉴的。“四王”作品作为初学山水画的范本是完全可以的。同样都是表现心性与自然,黄宾虹不同于“四王”的是笔墨生动,笔墨生动的作品不好抓住特点,便难以入手——这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了。宋人绘画也生动,它的生动在于对自然的描绘与景致的深远,意境的高妙,而于笔墨色泽是清晰的,故可学也。刚才谈到中国画的写意性。直到中国画引进了西方绘画中素描因素后,中国画,尤其人物画创作更多了些科学一面(素描是科学的),在造型等方面注重写实性。一些类似于油画的中国画不属其列,那些只是用中国画材料创作“油画”而已。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油画、中国画,甚至于照像、摄像,都不能完全归于自然照搬式的“写实”,只要有人的第二次制作(创作)便会加入主观因素,便会加入人的精神与审美。那么,广义的说,它们都是写意的。
四
问:齐白石的画是大写意,或者说也是“超写意”的,他的画难到也不可学吗?
答:齐白石与黄宾虹的画都是“超级写意”,但齐白石的画可学,工笔花卉草虫不待说(可学),大写意花鸟与山水人物同样可学习。齐白石虽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到这儿,我们今天要把这个“学”字说清晰些:今天谈的“学”,是指照着别人的画一模一样的临摹或自己照此形“创作”,学人家的技术方面,而非指学人家的创新方法。齐白石说的“学”不是这个意思,他说的“似”是我们今天说的“学”字。齐白石说的“学”是指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之所以我们在题目中没有“似”字,用“学”,是大家习惯用语,想各位都明白此“学”的意思。齐白石的画可学亦在于其笔墨的净,“净”则可以看清楚,可以轻松的掌握其来龙去脉,便可以师法照着画。齐白石对生活中的一切物象皆能入画,提炼物象之精神而以写意出之,非常了不起,同样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达到通晓,大俗大雅。黄宾虹则是大雅无俗,常人难以理解。齐白石的创造力极强,虽可学,但留给我们的创造空间不多,因而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大明白人的大明白话。
五
问:那么,你觉得齐白石和黄宾虹谁更高呢?
答:不可比,无可比性。就如同是鞭厉害还是三节棍厉害。齐白石与黄宾虹都是中国画大师,是不同的两座高峰。一座是你可以按他的路往上走,一座是找不到清晰的路让你去登。
六
问:黄宾虹的画那么高妙,却不可学,那它还有什么用呢?就像发明了一种科技,却没有实际用处,无法用于生活中。
答:我们都在学习哲学,哲学是那么的抽象,它却教给我们一种思维方法,哲学解决了人的世界观问题,具有了世界观便决定了我们如何去做具体的事情,包括对科学的认识,对文化的认识。黄宾虹的山水画是超自然的,完全可以把他的山水画看成是“哲学性质山水”,是“哲学山水”,他的画更多的是思想与观念上的。它提供给我们一种思维与创新方法,除去我们今天可以心悦诚服的欣赏他的创作之外(20世纪40年代,赏黄画者寥寥),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善学者,会从黄宾虹山水画中领悟到他所采用的方法从而思考出创新途径。从他作品的气象中领悟到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包容性。从他的用笔、用墨中学习到笔墨的丰富变化与笔墨创新。
七
问:黄宾虹总结出很多用笔用墨之法,尤其采用宿墨法,也不可以学吗?
答:黄宾虹总结的“笔法五种”:平、圆、留、重、变;“墨法七种”: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这些方法可以借鉴,但如果全部按照他的方法而组合一起去创作的话,很难达到融会自然,往往是东不象西不是。黄宾虹的笔墨观已经突破了古人一贯的方法,是“破坏性”的,这些“破坏”我们慎用一二就可,没有黄宾虹的学养功力去完全实践他的方法理论,是不行的。黄宾虹的宿墨法是前人不用的,甚或反对的,古人不用宿墨,是因为缺少生气、缺少静雅、有违洁净。今天我们见到学习者也用宿墨创作,往往带来画面的浑气、浊气、死气、灰气,尤其是单一色用宿墨者更是未得黄宾虹之真谛。黄宾虹的创作并非仅仅是宿墨的堆积,它是综合的,色彩、用笔……在黄宾虹的山水画中我们很少见到死气的笔墨。在他的宿墨中总有生气盎然于画面上。这是我们今天学黄宾虹者用宿墨所不具备的,而这些又绝不是知道了怎么做就可达到的,需要全方面的修养,技进乎道,虽是笔墨之技,却是以道之高而成之的。
八
问:黄宾虹晚年的画不可学,那么早年画也不可学吗?
答:亦不可学。黄宾虹早年绘画虽取法前人,但其仍用自家法,且并没有学到古人最佳处(如果黄宾虹没有晚年的创新,那么,黄宾虹对绘画史是没有重大意义的)。黄宾虹学习宋人也是用他自己的方法,取其所用。黄早年绘画不成熟,亦为学古人的,若学,我们何不直接学黄宾虹所学者,取法乎上。
九
问:黄宾虹的花鸟可学吗?
答:同样不可学。黄宾虹的花鸟画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有“匠”、“俗”的成份。用色也没有达到高妙境界,这方面是无法和齐白石的花鸟相比的。今时见人学黄宾虹花鸟,用色极脏——似用“宿色”,格调不高。但从黄宾虹的花鸟画可以得到我们想汲取的养份,若于某一黄宾虹未完善处拿来完善之,则或许可成就一番花鸟新景象,这需要慧眼、实践及学养。
十
问:黄宾虹的书法和篆刻可学吗?
答:黄宾虹的字不可学,印可学。
黄宾虹的字是从画中出——字从画出。在黄宾虹之前,皆为画从字出,包括唐、宋绘画,更不用说元及以后的文人画了,所谓笔墨(剩墨)余事,皆为以书法入画者。在对画的品评标准上,也是用欣赏书法的标准,对线的强调,便是从书法中来。黄宾虹的字则是从其画中来,散锋、破锋皆为其画法,其画中随拾一笔,便是其书法中一画,或曰:此不是以书入画吗?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是其画的笔墨线条观念使其才如此书写的。所谓润含春雨,燥裂秋风,其字亦如此。但黄宾虹的字还未像其山水画那样臻入化境,倒是他的学生林散之采用了其师的方法,多有以画入书的佳作出现,直影响到今天的书法创作。黄宾虹的印有古玺味,金石气,可学。但黄宾虹治印不多,未构成流派,可学可用者少,没有形成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