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晶晶)8月9日,历时7年筹建、总投资4.2亿的浙江美术馆正式开馆迎客,开馆当日受台风“莫拉克”的影响天气不佳,仍然迎来近万观众。
浙江美术馆背靠玉皇山万松岭,毗邻西湖,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丝绸博物馆、潘天寿纪念馆、唐云艺术馆等多处南山人文景观一起,融湖光山色与美术风景为一体,建构起“美术西湖”的整体形态。随场馆建设同步启动的藏品建设也已初见规模。浙江美术馆除了现在已有的2000余件藏品,每年还将从浙江省政府拿到1000万元的美术藏品征集经费,用于征集、收藏优秀作品。为了能尽可能多地搜集天下宝贝,浙江美术馆率先创立“委托代管”机制,艺术家或老百姓可以把手中的优秀艺术品交由美术馆代为保管,并通过专业平台向公众展示。
开馆当日,浙江美术馆推出四大特展,其中,“神州国光”在展览规模上超越历次黄宾虹艺术展,展出作品及文献总计600余件。展区横跨浙江美术馆三层的4个展厅,展出面积达二千多平方米。另外,此次展览设施、设备先进,是国内首次运用50余米德国汉氏大通柜(恒温恒湿)展示黄宾虹作品。
本次黄宾虹展览策展组在学术策划上煞费苦心,力求展览具备高端学术品质。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学术研讨会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内外从事黄宾虹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访谈并拍摄影像,既有海外专家,也有家属代表——已103岁高龄的黄宾虹儿媳罗时敏。访谈不仅使学术大众化,也丰富了展览形式,并辅助拍摄了专家珍藏的黄宾虹手稿与文献,加入了黄宾虹生前的场景,增强了访谈影像的史料性、学术性、教育性与可看性。另一方面,策展组全面梳理了浙江博物馆、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珍贵黄宾虹相关文献,形成第一次对于黄宾虹文献组团式、专厅化展示,突显学术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