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镜像——寓言与谎言
策展人:吴鸿
展览时间:2007年4月28日---2007年5月28日参展画家:陈蚊虹、邓称文、冯瀚平、冯义莹、班学俭、刘巍巍、罗乐、史苏尧、王三杰、王曐智、王洋、肖喆洛、尹俊、尹坤、赵亮、支少卿
主办单位:北京9艺术空间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甲2号观音堂62号
吴鸿
广义的“镜像”理论是艺术起源的假设之一,而狭义上的“镜像”理论则是指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发现的自我人格觉醒和确立的过程。拉康所说的镜像阶段的活动是一种识别作用,即当主体与外界接触时,人们所认识到的形象总是客体的一个变形,是人们想象中的形相。因此,拉康从镜像阶段的理论又引出了关于个性或人格的想象、象征和现实三个层次的学说。想象的层次就是通过镜像阶段把有意识的、无意识的、知道的、想象到的都记录下来,形成世界的图象。象征是一种符号性的东西,是对世界的象征的知识,它类似于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能指者”,它的各种因素只有联系起来才有意义。想象的东西与象征的东西结合起来就是现实,因而现实并非客观的事物,它只是通过人的主观所形成的现象,而客观事物在他看来只是一种“未知数”。
“现实”对于艺术家来说,永远是他们移情的工具和对象。他们通过自己所创造的虚幻的空间传递出来的则是自己隐秘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客观”世界的法则让位于“心理”的真实。而这种心理真实的力量是艺术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散发出永恒魅力的原因。
这个展览所展出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年轻人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恣意的发挥,他们通过这种想象中的世界来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以及自我主体意识的确立,其中也包含了青春期沉溺在自我封闭空间中的谎言故事。
而在另一些作品中,艺术家则继承了“春秋笔法”式的隐寓和象征的传统,通过虚构的世界,传递了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讽喻和批判。这种方式历来是中国文学中“比兴”传统的延续,甚至是传统神怪小说的主流。其目的也无非是关于现实世界的荒诞寓言。
陈蚊红
布面油画
40×45cm
邓称文
布面油画
100×80cm
冯瀚平
布面油画
150×12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