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著名油画家靳尚谊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3-20 11:25:35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家》

诗琴/文


    画展上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原中央美院院长,油画家、教育家靳尚谊先生于2005年4月1日(今天也是中央美院的校庆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的举办了个人画展。中央领导,国务委员陈至立女士在开幕式上讲话并剪彩,文化部部长孙家政,现任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油画家:詹建俊、朱乃正、冯法驷、陈丹青、杨飞云、王忻东,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李可染夫人邹配珠、靳尚谊夫人雕塑家杨淑卿等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靳尚谊教授,视艺术为生命,50年来聚集精品历作,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令美术界瞩目。这次“靳尚谊艺术回顾展”是由国家文化部、教育部、中国文联、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靳尚谊于1949年15岁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当时由徐悲鸿任校长,1950年中央美院建立后,他又得到董希文、吴作人等名师指导,1955年,又进入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执教的油画训练班学习。他以优秀的毕业创作成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油画家。
    本次展览共展出靳尚谊先生的160多幅作品,分为油画,人物、风景、素描。人们在欣赏其作品的过程中,走进他的心灵世界,靳尚谊的名字于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中国美术进程,紧密相连,他现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艺术教委会主任。

 

 

创作上
   靳尚谊专攻油画,锲而不舍,创作有革命历史画,《长征》、《送别》、《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等等,显示了他的艺术才能,和用艺术反映现实社会的抱负。
    他说:“我把肖像画创作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要体现我们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他年轻立志,把艺术理想凝聚在肖像创作之中,改革开放之后,靳尚谊考察了欧美许多博物馆,研究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古典油画的精神,受到名作中那种崇高精神之美的召换,以他的艺术风格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油画流派,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油画《青年歌手》以彭丽媛为模特,显示了他深厚的造型功力,与熟练的绘画技巧,以及捕捉人物性格特征的本领,1983年《塔吉克新娘》的创作,标志着他进入了新的境界,油画《瞿秋白》、《孙中山》等作品展示了他对人的主题的深化,中西融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水平。油画《女人体》、《侧光》等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单纯、宁静。
    靳尚谊教授创作的风景油画,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情怀,用笔精甚。他把艺术追求与当代的先进文化使命自觉的联合在了一起。

 

 

历史上
   靳尚谊坚持从民间传统中,探求发展中国气派的油画,他曾概括总结了两个“漫长”,一个是自己对油画艺术的掌握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一个是“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路”,只有学好西方艺术语言与表达能力,又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才能成熟,这更是整体上更漫长的过程。他说:对于几十年在油画艺术上学习、研究、探索、追求。我的自我评价是:我觉得我只是在做打基础的工作,这种工作和老一辈画家差不多,就是为中国油画艺术进一步发展打基础的工作,也可以说是起着奠基的作用。
    让未来的年轻人有个较高的起点,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前进。他的真知灼见,对当代画坛和处理当代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系,非常重要,意义深刻。
    曾记得靳尚谊教授去欧美考察回来说:在中国没有艺术大师。
    纵观历史来看,在世界上涌现出了许多世界级艺术家、艺术大师,如意大利的达芬奇、荷兰的伦勃朗、凡高、西班牙的毕加索、达利等等。只是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表现风格及手法不同,表现对象具有各国的民族特色,技艺高超,文化深厚,源于生活。油画是外来艺术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体育在世界奥运会取得多项冠军,同样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上也能取得“冠军”。
    这需要当代及世代画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努力,与高超的聪明才智,还需要在世界各地多次巡展,也需要媒体在世界广泛的宣传,更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和出色的、感人至深的、技艺精炼的杰出的艺术作品。
    靳尚谊教授的作品,对广大观众及专业画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油画作品塑造的细腻、传神,功力深厚,感情真挚,他谦虚谨慎,品质高尚,堪称艺术大师,是当之无愧的。

 

特别声明:本稿件未经艺术中国网站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记意象写实主义青年女画家诗琴
· 北京风情油画家王继民
· 意象色彩及其表达转换——谈李洋绘画的理性意识
· 田希丰——春天的呼唤作品展
· 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春天画廊名家作品联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