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辞世一周年 侨福当代美术馆回顾黄建华的“艺术与使命”

时间:2018-11-27 08:36:48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展览现场

2018年11月25日,黄建华先生的回顾展“艺术与使命:黄建华1952——2017”在北京侨福当代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由意大利艺术史学家罗兰·艾格和艺术批评家黄笃共同策划。此次展览为纪念黄建华先生辞世一周年,展示了他收藏的富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回顾了他为艺术介入公益这一理想所做出的瞩目贡献。

策展人罗兰·艾格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策展人黄笃在展览开幕中致辞

黄建华(1952-2017)生前担任香港侨福集团主席,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艺术品收藏。他的收藏种类繁多,而近年来最为公众所熟知的,是他兴建了北京侨福芳草地和侨福当代美术馆,并发起了“鲨鱼与人类“的主题巡回展。展览推动艺术家创作相关主题的作品,呼吁人们不要捕捞、食用和买卖鲨鱼。他热爱艺术,并相信艺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能够为不同民族和意识形态的人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让人们感受到艺术所表达的文化信息。他用自己收藏的艺术品,通过捐赠和策展的方式,力图让公众和下一代透过艺术这一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来思考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陈文令 《抱鲨鱼的小孩》不锈钢 90×145×54cm 2017

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展览策展人罗兰·艾格负责策划展览的作品部分,他解释道,展览不仅仅是美学层面的呈现,更多的是一种致敬,这让他去找寻一些基本的元素:“这些元素向公众传递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信息,那就是表明黄先生不仅仅是一名艺术品收藏家或一个艺术爱好者,更为重要的是他有一种信念:艺术是要向人传递一种信息,人要充分地理解艺术,他把艺术的教育意义当作自己的使命之一,这就是展览主题叫做‘艺术与使命’的原因”。

展览现场

展览中的作品相互关联,构成了一幅当代人类世界的生活图景。在策展人看来,艺术作品不仅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作为沟通的媒介,释放关于人的信息。展览中所选取的艺术家作品所呈现的内容不仅是美学层面的,而且也是历史层面的。

展览的结构非常清晰,策展人利用展厅的五个空间来展示作品以及他生前参与艺术活动的影响资料。第一个空间的主题为“黄建华:收藏家的愿景”,展示了几位国内外艺术家以黄先生本人为主题创作的肖像画,在这里,他不仅拥有艺术,而且他自己也真正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韩国艺术家姜亨九用极为写实的手法着重刻画黄先生的面孔,观众在观看画作时完成了凝视与被凝视的转换。红色的面孔表现了黄先生在事业上叱咤风云的一面,而蓝色的一张则描绘了他在对待人和艺术时的亲和与慈祥。

姜亨九《意义上的重叠——GW》 布面油画 218 × 290 cm 2015

姜亨九《意义上的重叠——GW》 布面油画 218 × 290 cm 2015 (图片来源:侨福当代美术馆)

何汶玦 《黄先生》 布面油画 300 × 150cm 2013

第二个空间展示了黄先生对于艺术的信念,即艺术传递信息的价值(ART IS MESSAGE)。该部分的作品都向观众传递出关于文化、历史和政治的信息。对于贾尼·德西的雕塑作品,策展人介绍到,作品表现了一位诗人的头像,这位诗人一方面创造杰出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又在被他所处的意识形态和历史所摒弃。知识分子是一个矛盾体,艺术家也一样,他们常常扮演一种负面的角色,创造力和富有争议的个人轨迹被统一与一身,表达冲突和对立。刘小东的作品《难民》没有直接表现强烈的悲怆与苦难,而是以一种中立和无色的眼光观看身处意大利火车站中难民的状态——他们在对生活的苦苦追寻中,又试图维持着体面与尊严。

贾尼·德西 《你x你》 综合材料 251 × 133 × 115 cm 2010

你x你》局部

刘小东 《难民》 布面油画 200 × 180 cm 2015

难民》局部

王广义《大批判:信仰的面孔》 布面油画 150 × 120cm 2003

在第三个空间里,策展人罗兰·艾格延续了他以往的策展理念,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为它们搭建桥梁。在这个板块中,艺术家都表达了对于自身文化语境的思考。奥地利艺术家阿洛伊斯·莫斯巴赫的作品《大宅》采用拼图的形式,将看似写实但没有线性空间关联的几部分拼接在一起,木屋的图像指涉亨利·梭罗的文学作品《瓦尔登湖》,意在表示绘画可以想象乌托邦,却不能给定答案。王鲁炎的作品《双向手枪》探讨了人性的悖论,杀手在杀死别人时,同时也杀死了自己——至少是杀死了杀手自身的、超越肉体的某种东西。

阿洛伊斯•莫斯巴赫 《大宅》 布面油画 300 × 570 cm 2010

王鲁炎《W 双向自动手枪》布面丙烯 300 × 360 cm 2012

王玉平 《道士6》 布面丙烯、油画棒 150 × 120 cm 2007

拉兹罗·费赫尔 《红色长椅上的男人》 布面油画 180 × 250 cm 2015

第四个空间表达一对概念:传统性与当代性。策展人与黄先生都一致认为,艺术的当代性和传统性不是割裂开来的。“当代艺术是活在传统艺术之中的,当代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再次阐释,当代艺术在未来也将成为一种传统艺术。当代艺术家在二十年之后也将成为传统艺术家,这也展现了艺术的连续性“。

毛栗子 花非花 布面油画 97 × 130cm 2011

在这个空间里,张洹庞大的《问孔子》采用收集来的寺庙中的香灰作为材料。艺术家认为,寺院和拜佛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东西,不论是现实中的还是精神上的,这种仪式或者是对祖先或宗教偶像的崇拜是中国人内心中一直存在的东西。而灰烬却积聚而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形式,体现了艺术家对东西方两大传统的思考。郑路的《闻语心觉》采用篆书《金刚经》中的文字组成佛像,他把这种雕塑命名为“文雕”。文字的意义和形态在这里都发挥了作用,一种是文本的确定性,另一种是视觉上的虚空,二者虚实相生。杨韬在作品中研究如何把雕塑的立体感和绘画的平面感对调位置,他在《平行·密码》中利用突出的横线削减了雕塑的立体感。

张洹 《问孔子》 香灰、亚麻布 280 × 780 cm 2012

问孔子》局部

郑路《闻语心觉》不锈钢 100 × 78 × 60 cm 2008

闻语心觉》局部

杨韬《平行•密码》木头、丝线 145 × 78 × 45 cm 2014

第五个空间里陈列着外国艺术家赠给黄先生的作品,这些作品都与黄建华先生对艺术的理解紧密相关。意大利艺术家乌戈·吉莱塔的作品《面孔》给人一种难以识别的困惑,它们只是存在着,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它无法被归类,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它无法被放到任何一个序列里。这种不确定性通过色彩和虚化的五官被更加强化,在当代社会中,个体的生活实际上已经告别了具有明确道德体系约束的框架,而转向变动和脆弱。吉塞普·戛洛的作品《十二》运用了古老的蜡画技法,黑色线条在绘制中由于蜡质的流动形成一种空间感,公牛和小提琴被认为是自然界两种力量的代表,它们相互对立,就像理性与直觉、宏观与微观,漂浮的线条犹如空气中的尘埃,亦如宇宙中的星河,而它们都被完美地统一在和谐之中。蜡作为媒介干燥极快,因此这件作品中也体现了画家与时间性的和解。

乌戈·吉莱塔 《面孔》 布面水彩 100 × 100 cm 2018

吉塞普·戛洛《十二》木面石蜡丙烯 98 × 66 cm 2015-2016

玛丽娜·帕里斯《我的罗马》哈内勒姆艺术纸上打印,铝板裱框 100×70 cm 2018

费里斯·勒维尼 抽象的狂热 纸上数码打印 每件 130 × 130 cm 2014-2015

黄建华先生对意大利艺术有浓厚的兴趣。此次展览中也囊括了意大利现当代艺术的杰作,如“新罗马派”的代表人物贾尼·德西与吉塞普·戛洛的作品。黄笃介绍说,意大利现当代绘画常常与其本土的历史有关,其中常出现一些文艺复兴之前的元素如古罗马、民间的或神学的因素。如意大利超前卫艺术,它与历史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把历史因素转化成具有神话般的语言,贫穷艺术则把现成品或视而不见的材料转化为意义,该流派也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黄先生在2016年也专门举办过名为“美的颠覆——意大利当代艺术的洞见”的展览,把他收藏的意大利现当代艺术作品系统地展现给中国观众。

展览现场

策展人黄笃参与策划了展览的文献部分,该部分也分为五个板块,涵盖黄先生的生平、公益艺术、所获荣誉、理想建筑、人生哲学,他对黄先生的求学和事业历程进行了档案梳理,并着重展现了他通过艺术来推进教育和公益事业的种种努力。同时,黄先生作为一名有建筑学教育背景的企业家,该部分也用全面的资料展示了他对建筑的理想与追求。展览还用黄先生的诗作展现他的人生哲学,力图传达出一种人性化的印象。

观众观看黄建华先生的生平介绍

文献部分的“个人生平”板块,展示黄健华先生的艺术品捐赠

“理想建筑”板块,展示黄建华先生的建筑项目,图为沙特阿拉伯的国王大学光塔(未完成)

“人生哲学”板块中黄先生的诗作

“公益艺术”板块中的影像

据策展人黄笃介绍,黄先生在2013年开始筹备的系列展览“鲨鱼与人类”首展设在蒙特卡洛海洋博物馆,展览中不仅包含美术作品,还增加了野生救援的部分以及关于鲨鱼的数据,如鲨鱼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年消费量等等,并邀请诗人、纪录片导演参与展览,完成了美术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至今,展览已经在莫斯科、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香港和新加坡举办。今年12月初,展览还将在悉尼的海事博物馆开幕。

“鲨鱼与人类”主题展的文献展厅

“鲨鱼与人类”巡回展的部分海报

黄健华先生的收藏,法国画家马里厄斯·波莱尔的《鲨鱼眼睛色彩笔记》,纸本水彩,绘于1901年。作者当时受摩纳哥王子委托,在王子每次出海时,捕捉海洋生物死亡后躯体褪色前的自然颜色。

策展人罗兰·艾格在接受采访时说:“整个展览的作品部分都在探讨人性内部彼此冲突的一面,其内容并不是描述黄先生的人生,而是一个‘平行体’,让两者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如今,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着极为复杂的不确定性,这一特点在作品中被呈现,作品中揭示的人性世界和现实世界不仅是艺术家关心的问题,也是黄先生所关切的问题。因此,叙事性是他收藏作品时看重的一点:当信息有被传播和被理解的可能,艺术的社会意义就被凸显出来,从而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并被世人共同分享。

 据悉,展览于11月2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2019年3月15日。

观众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