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2018工作年会开幕式现场
2018年9月22日至23日,北京画院2018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画院党委书记刘宝华主持,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和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并对北京画院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与此同时,吕晓和乐祥海也分别对“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与“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
王明明在开幕式上谈到,2018年的北京画院的“山水之年”,画院将研究聚焦于“山水”,包括齐白石的山水画和明清时期的山水。北京画院通过连续几年对齐白石的研究发现齐白石是一块取之不尽的宝藏,他对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北京画院的工作团队也一直在努力将齐白石推出国门,推向世界。例如陆续推出的将十一个馆的作品集中起来进行的大型展览以及赴列支敦士登和日本的展览等。王明明指出,北京画院一直提倡两个中心的研究必须要有问题导向,这样研究起来才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一百多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让我们缺失了太多东西,这继承变成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此当今社会应该对传统文化的创作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不是过多地去关注创新的问题。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
吴洪亮表示,北京画院的研究工作是以齐白石为起点,让大家来关注20世纪和整个世界。通过多年的努力,北京画院已经形成了更加立体的工作方法,并将其从平面逻辑推进到空间逻辑,北京画院的工作方式将会关照到更加宽泛的领域。吴洪亮告诉记者,本次年会试图给大家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因此会议不仅邀请了研究齐白石和中国传统书画的国内外专家,还邀请了从事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关工作的学者、策展人、出版人、导演等,希望大家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一次更广泛的交流。
年会开幕式上的嘉宾合影
北京画院一直致力于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艺术,今年是北京画院的“山水之年”,通过这一系列的展览、研讨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吴洪亮希望公众在当下能够以一种山水的角度来看待今天和未来的世界。他觉得中国所谓的山水观就是在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山水之年”的概念不仅仅是北京画院的一个学术研究点,也是一个契机,借此跟公众交流和探讨中国人本有的对自然的那份尊重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嘉宾对谈之一:交流·传播·合作
1956年,齐白石登上《人民画报》的封面;2018年,齐白石登上《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成为当代社会的“网红”人物。时隔64年,158岁的齐白石再次“进宫”,在天安门午门城楼上与观众挥手见面。这一年,齐白石既进宫又出国,他真的很忙。“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吕晓在介绍中谈到,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做延续性的工作。今年工作团队重走湖南湘潭、岳阳等地,考察了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试图寻找齐白石山水题材的来源,了解他早期生活的环境对他山水创作的影响。此外,研究中心还配合展览出版了几本作品集,并有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齐白石年谱长编》在编。在公共教育方面,中心举办了多次讲座来增进大众对齐白石艺术的了解。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吕晓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吕晓在采访中谈到,齐白石的作品曾在日本大受欢迎,今年十月份的赴日展览也算是再续前缘,意义深远。本次赴日展览名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巨匠:齐白石”,北京画院将挑选馆藏齐白石最经典的代表作参展,囊括各个门类。在展览形式上也会尽量考虑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结合展现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其他相关文物以及梅兰芳的戏剧等,以期创造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的展览形式。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视觉艺术系教授沈揆一接受艺术中国采访
根据北京画院“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秘书长乐祥海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该中心便开启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项目,截至目前共推出了明清文人实景山水、傅山专题展、明清人物画等三个主题项目。今年,北京画院与云冈石窟合作,北京画院在云冈石窟的研究基地挂牌。“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还多次组织研究员和画家赴外考察,例如赴安徽考察新安画派,探讨新安画派形成的社会、环境等因素。
嘉宾对谈之二:跨界·融合
开幕式之后,主办方组织了四场嘉宾对谈,分别由陈履生、吴洪亮、乐祥海、吕晓主持,谢小铨、安远远、张子康、陈叙良、项苙苹、胡素馨、安雅兰、沈揆一、张颐武、张立宪、程大利、张仁芝、李淞、刘墨、丘挺、林木、由智超、朱万章、吴孟晋、郭宝君参加了对谈。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交流·传播·合作”“跨界·融合”“中国山水画的时代性、精神性与永恒性”“齐白石与20世纪中国山水画”四个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嘉宾对谈之三:中国山水画的时代性、精神性与永恒性
例如,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谈到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指出中国风景历来都是谈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山水和自然宇宙的一部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视觉艺术系教授沈揆一则结合自己在国外的教学经历表示中国山水画包含了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的内涵,没有太多故事性,是最难教授的一门艺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淞谈到一个容易被今人忽略的问题,他说,我们今天讨论的山水画概念从董源开始的,是一种文人山水,而实际上中国历史上还有另外一种山水艺术,那就是石窟、壁画等艺术中人和环境为一体的山水。今人多把这种山水看作山水画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不对的,他倡导我们应该有一种大的山水画观,不要局限于董源以来的文人山水画观念。
嘉宾对谈之四:齐白石与20世纪中国山水画
会议从9月22日下午开始至9月23日上午,将围绕“齐白石研究”“传统中国书画研究”“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三个专题进行深入的学术研讨,其中,“齐白石研究”包含了五个主题:齐白石山水画价值再认识;齐白石山水画的个案研究;丹青心印;馆藏掇英;大匠艺事。“传统中国书画研究”专题包含了五个主题:纪游胜景;图像流变;跨界传播;画作考辨;理论反思。“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专题包含了三个主题: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艺术家的社会身份和责任;山水精神与多维度思考。三个专题研讨会分别在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二层第10、11、12会场同时进行。据悉,参与本次学术会议和对谈的嘉宾共计四十余名,均来自国内外的美术界、媒体界、电影界等。
齐白石研究学术研讨会现场
传统中国书画研究学术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