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沧浪亭——由中国园林出发,在这样的展览中安放心灵

时间:2018-05-21 12:20:5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王冬龄 《竹径》

文/许柏成

自,意指“自从,出发”,在我们的实际生活里,往往出发点决定了它的性质和未来。由吴洪亮策划的“自”系列展览就是如此,自·牡丹亭,自·沧浪亭……这些从中国传统经典出发的展览,呈现出不一样的策展思路,正在以实验的方式为我们提供更适合东方人审美心理的的展示与观看方式。

2018年5月18日,“自·沧浪亭”展览作为第四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的重点活动之一,在金鸡湖美术馆拉开帷幕。由保罗·安德鲁设计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坐落在金鸡湖旁边,不曾想在这座具有现代主义审美的庞大建筑之内,由40多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构成的园林空间悄然而成,成为苏州前面文脉的当代延续。

透过开窗,看到谷文达现代书法的《简字碑》

一进门,在高挑的门厅之内,王冬龄的“竹径”,竹影婆娑,书法在竹上若隐若现,由竹径左侧穿过,进入董小明和刘建华作品构成的“半亩塘”,蜿蜒而过,经过卢辅圣40余米长的画卷“知一知二之间”,由小门进入则宋冬作品构成的环形展厅,“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还得做”一句话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无聊意义的遐想,再穿过一个圆形门,则透过窗户看到了谷文达的现代书法“简词碑”,从中蜿蜒而过,再经过王天德具有交互新媒体作品“越过山丘”,则来到了空间的尾声,陈琦的“时间简谱-无去来处”,投下奇妙的光,经过这片光,就又回到了竹林深处,萤光闪烁,夏虫长鸣。

整个展览路线蜿蜒回绕,曲径通幽。周京新的苏州园林写生、美国艺术家秋麦的摄影墨本手卷《嵩山图》、丘挺的《江山小景》册页、武艺的《先贤像传》、韩国艺术家许达哉的《梅花》、日本艺术家井上有一的书法《花》、林海钟的《沧浪四季图卷》、徐累的《互山图》、田黎明的《高士图》等,一路上与自然与人文风景不断相遇,却又间而有一些来自现代工业文明的碰撞,正如策展人吴洪亮在邀请文字中说“请您来,慢行、不言、静观、遐思”,展览看闭,一场由充满现代气质的传统审美在内心留痕。

陈琦  《时间简谱-无去来处

整个展览空间由捷克艺术家伊瑞·许豁达设计,他吸收了非常多沧浪亭等苏州园林的空间语言,在展览中,穿透、借景、光影等都有运用,行进路线成为一个首尾循环的弧,在其中有蜿蜒、停留、穿插,就如真的园林一般。正如韩国艺术家许达哉说:“这个展览看完,让人的内心非常安静。”音乐家朱哲琴看完展览之后也感同身受:“在我们有限的自我成长过程中,接触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和变迁。中国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大家都有一个特别大的期待,就是往里面再去走,就是往自己内心再去走。”

艺术中国记者在现场,对策展人吴洪亮进行了专访:

问:“自”除了自从(即英文from)这个概念,是否还有“自在、自适、自得”这种意思在?

吴洪亮(以下简称“吴”)今天我们的论坛叫做“自传统,向未来”,其实中国人对于“从什么地方来”这件事情,它的后面是开放的。我曾经给王天德在故宫里策划一个展览叫“回”,所谓“回”就是皇城和宫城,我们一直认为北京城是森严封闭的围城,但当你换一个思维,把“回”字立起来,这就是一道通过未来或过去的门。门是开放的,自也是一样。当问“从哪里来”的时候,已经站在一个当下开放的角度上,“复兴”等词语,其实都是关于从哪里来的。中国人说话常说“您”,“你”怎样,其实很多时候跟“你”都没关系,而是说明一个态度。中国人素来对古有一种尊崇的态度。朱良志先生最近说“什么是高古?”中国人对古的认知,不仅是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实是关于永恒的。

透过窗口,另得一番景致的手法在展览中很常见

问:为何这次以园林作为灵感的出发点?

园林是人和空间的关系,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静关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借景、移步换景、曲径通幽,其实是为了让心灵得到安放。园林既有冥想功能,也有娱乐功能。在园林里雅集、琴棋书画、昆曲等动作都是为了安放心灵。“沧浪”这个概念,所谓“清水濯我缨、浊水濯我足”,其实就是“出世”和“入世”。其实做园林的很多人都“不甘”,像苏舜卿、欧阳修、范仲淹等,在园子里会有很多纠结。很多人认为我会做一个“游园”的展览,其实不是,在里面含着政治与哲学。很多人会问怎么会挑这件作品?比如宋冬的《不做白不做》,好像很突兀,但我认为一点都不突兀,其实这件作品就来自于他自己的“白做园”上,是有他内在的哲学含义和态度在的。

问:所以在挑选作品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以东方性作为标准的?

有这个因素,但不全是。还包括我为什么挑庞茂琨先生的《再古典》系列作品,他只是画了作品,我还帮这些作品找了来源,是来自马远和伦勃朗,展示在旁边的影像里。因为沧浪亭的旁边就是颜文樑纪念馆,曾经的苏州美专所在地,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发源地之一。这其实就是中西方、全球化,这个“撞”的感觉是有矛盾的,那时为什么要盖这样一个建筑?其实这就是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今天我们强调全球化,所以我反复引用周有光先生的话“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这里包含着对全球视野总体的鸟瞰与观望。在他者的语境里,进行理性观望的时候,你才知道一点是什么,而不是从井底去看天上的事情。在此山中的时候,我们是看不清楚的。

透过圆形弧窗,看到康春慧的《水月寄·之六》

问:所以在展览里,很多作品代表了冲突与矛盾,这个展览其实是对空间和心理的双重建构。

是的,还比如谭勋的《彩虹》,用彩钢做成的石头,本来想展三块,但由于场地原因,之展出了一块。它后面的张帆的《急就章》,看着像沧浪之水,但其实代表了冲突和矛盾。我们这次还请了中国心理学的专家刘正奎来与我们一块建构这个空间关系的游戏,我觉得是有这样的考量。每个观众带着手环,走出来之后就会有一张画,是独有的心理数据,这张画是和陈琦合作的。

问:“自”系列接下来会怎样?

现在还不知道,有朋友向我建议“桃花坞”。“牡丹亭”是雅的,“沧浪亭”是文人的,但“桃花坞”是工匠,苏造,这是我感兴趣的,同时也关注很久的。

问:从最早2011年您在今日美术馆策划的“观”展览,开始就意在改变西方传统的展示与观看展览方式,这种念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其实这要感谢北京画院,因为在这里工作,要陪大家天天看画。比如齐白石的草虫,我用手捧起来,和在展柜里看,对我来说真的是两张画,很多信息就损失掉了。像手卷、册页,中国人就要这样看。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但后来发现那么看是有问题的。博物馆,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体系,那时候我们就在探讨“心与物的距离”,我们改变人与艺术品的距离,使他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览就是我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我从小在颐和园长大,那里是圆明园的遗址,从小就看园林,所以对我来说有触感的,不是思考性的,是有身体性的。

展览海报

展览简介

学术顾问:范迪安

展览总监朱强

策展人吴洪亮

心理顾问刘正奎

空间艺术家jiří příhoda

策展助理钱若斐、刘晶

主办单位苏州金鸡湖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8年5月19日—2018年8月29日

展览地点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二楼)

“自·沧浪亭”展览的艺术家们合影

参展艺术家(以姓名拼音首字母为序):

蔡雅玲、陈琦、戴耘、董小明、董大为、丁浩、杜小同、谷文达、杭春晖、何岩青、季大纯、[日]井上有一、康春慧、李昕、林海钟、刘建华、卢甫圣、卢缓、卢征远、庞茂琨、彭斯、彭翔飞、钱若斐、[美]秋麦、丘挺、沈烈毅、宋冬、谭勋、田黎明、王冬龄、王天德、王赫、王毅、武艺、徐钢、[韩]许达哉、徐坚伟、徐累、[捷]伊瑞、于海龙、张帆、张小迪、朱林蕾、周京新

观众观看秋麦《嵩山图》

观众观看丘挺《江山小景》册页

展览现场

林海钟《沧浪四季图卷

武艺《先贤像传

董小明《半亩方塘》

刘建华 《盈》

卢辅圣 《知一知二之间》

观众观看参展艺术家介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