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山神庙”部分作品
“十夜”只发生在混杂包容的北京
崔灿灿说,“北京的包容性是作为大都市的重要特性,这种纷杂的人物和环境是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特有的状态。而‘十夜’正是北京孕育下的展览。”这种展览只会发生在北京,它携带浓重的地方口音,夹杂着这片土地的魔幻与现实。北京,一个在渐夜中无从感知的巨幕,有着与生俱来的秩序,也衍生着与之抗衡的实验。隐身在日霾之下的摩登和廉价,成批的生产梦想,也同等地制造欲望与堕落。在日的别处,古老的冷眼旁观和同等规模的激进,夜袭城市。
这座无比混杂却又生硬笨重的北方之都,在这个政治与文化的中心地带,没有任何一种腔调可以永恒,时刻都是冒险者和失败者的战场。从无名画会的人民公园,到89现代大展的体制决裂,北京东村的边缘精神,直至宋庄与黑桥的荒蛮故事。
“风雪山神庙”部分作品
“风雪山神庙”部分作品
风雪山神庙
在草场地红一号院三顶帐篷内展出的“风雪山神庙”包括《碧山》杂志 、“六环比五环多一环”、“暖冬计划之城市漫游”、“乡村洗剪吹”等。
“纷纷扬扬下了一天小雪,过晚,那雪越发紧了”。《水浒传》第十回中,林冲借宿山神庙,这段情景描述,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风雪山神庙”借这个的典故,挑选了这几年来10个颇为标志的实践项目,遴取其部分文献,陈设在三顶帐篷之中。
《碧山》杂志、许村计划、石节子美术馆、一起飞艺术实践计划,依据各自面临的现实处境,采取不同方式的行动,呈现了当代文化对乡村公共事务的集中表达;《夏健强的画》、六环比五环多一环,乡村洗剪吹,既有对社会冲突性事件的介入,也有对日益冲突的城乡结合部地带的调查与参与;暖冬计划对艺术区应对突发性的现实遭遇,展开一次集体式文化抵抗行动;夜走黑桥、一个梦想,针对现有的艺术制度与生态,开启对展览模式、发生途经、展示空间的实验,以及组织与自我组织的合力事件的发端。在10个项目中,形形色色的人群,不断参与其中,探寻针对中国文化处境的独特性问题,并作出诚恳回答。在无形之中,它去除了学科精英化和芥蒂化,也为艺术的功能、目的、表达方式寻找到一个新的出口。
“风雪山神庙”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