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臻完善和空前普及,21世纪已然成为了一个超越社会对人类思维囿限的时代。在这样瞬间交流互动的当代语境下,绘画艺术以一个新的姿态和面貌重新审视并描绘个体存在感。”——曹星原
正是以这样的思索和初衷为出发点,由白盒子艺术馆、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社会学艺术史家曹星原担任学术策划的“重绘画:博弈当代艺术困境”展于2016年7月9日下午4点在北京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正式开幕。展览共集结了15位艺术家的多幅代表作品,他们包括蔡锦、丁一军、黄立言、李迪、莫妮克·若琳斯、马可鲁、马树青、孙昌武、王琼、王易罡、肖答牛、夏禹、尹朝阳、张方白、翟倞。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曹星原表示,“重绘”架上绘画的概念或可成为博弈当代绘画困境的方式之一。因此,在展品呈现方式上,她将精选的极具代表性的架上绘画作品通过四个角度来呈现:绘画是个体与社会的契合关系;绘画是个体的社会体验;绘画是个人艺术语言的研探;绘画是画家的自我期许。
王易罡与李迪的作品作为第一部分“绘画是个体与社会的契合关系”首先呈现。20世纪的艺术家,从制作人的角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关注自己作品在社会上的反响,并且以自己的作品来描述和叙述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而进入了21世纪,随着通讯等手段的极速发展,每一个人都发现超越自己社会思维的局限是不可能的,绘画随之出现了变化:超越自己社会的当代契合关系。
第二部分更多围绕“绘画是个体的社会经验”来展开探索,展出了王琼、肖答牛、夏禹、翟倞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克拉克看来,每一个人、每一个画家所处的社会位置都是独特的,因此个人在社会中的观察角度和体验也都是独特的。”这一部分将此观点向前推进一步,并通过作品展示一个新的观念:当代传媒手段使得艺术在当代实现了对各自社会局限的超越。
第三部分的设置探讨“绘画是个人艺术语言的研探”,通过包括蔡锦、丁一军、莫妮克·若琳斯、尹朝阳、张方白五位中外艺术家作品的呈现,探索艺术创作不曾被推翻的最终核心是“个人原创性语言与个人独特生活经验和存在感的体现。”绘画语言成为个人与宽泛定一下的社会思潮的纽带,它们密不可分,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与表态的语言及途径。
《无题2016-6》,马树青,直径85cm 厚5cm,2016年,布面丙烯
《白光》,马可鲁,183cm×208cm,2008年,布面油画Twilight Oil on canvas
黄立言、马可鲁、马树青和孙昌武的作品构成了展览的第四部分“绘画是画家的自我期许”。由于当代通讯科技提供了图文并茂的阅读方式,使得这些以往被称为“新媒介”的传播方式成为日常生活必须,而当代的欣赏习惯反而对绘画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再次产生想象和期许。但是这一波架上绘画不再是以往的写实、抽象或自然主义的复生,而是受到当代传媒影响了的“重绘”。所谓重绘就是借用当代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重回视觉材料承载信息的功能。“我们的社会由于每日浸淫于海量电子图像而受到深刻影响继而回归以多元、重叠、以及多意的视觉方式传递信息,从而实现自己在当代的艺术期许——这也就是本次展览我们称之为‘重绘画'。”
此外,主办方还将于2016年7月25日在白盒子艺术馆举办“朱乃正艺术奖学术研讨会:架上绘画博弈当代艺术困境的可能性”学术研讨会并设立“朱乃正艺术奖”,该奖项包括“朱乃正艺术创意奖”、“朱乃正艺术新锐奖”、“朱乃正艺术风尚奖”。据悉,当日将举行颁奖典礼以纪念率先提出“无需西方认可”的绘画理念并且一生以他的绘画艺术重绘选择行走在社会边缘的朱乃正先生。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