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岫闻个展《光》亮相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时间: 2016-05-27 23:17:17 | 来源: 艺术中国 作者:许柏成

首页> 资讯> 艺讯

开幕式现场

作为吉利安·赛克勒女爵士国际艺术家展览项目2016年遴选的艺术家,5月27日下午,崔岫闻个展《光》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杭侃、策展人米格尔·贝纳维茨及艺术界学者朱青生、彭锋、王端廷、黄笃、舒可文、徐钢、俞可、盛葳等百余位嘉宾出席开幕式。

策展人米格尔·贝纳维茨(前)与艺术家崔岫闻(后)

自2010年以来,以佛学与哲学作为灵感来源,对生命与精神的探讨逐渐成为崔岫闻创作的主要线索,本次展览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中式庭院建筑空间深度结合,分为身、心、灵、命四个部分,沿博物馆建筑中轴线穿庭院而过,通过装置、互动、影像、绘画不同语言表现出崔岫闻新阶段的感悟与思考。

崔岫闻现场向媒体记者介绍展览思路

崔岫闻透露这次展览的灵感是来源于初次看场地之前一周内的一个梦境,梦见自己在跳方格,这个梦记忆犹新,当看完场地与策展人米格尔·贝纳维茨沟通展览方案时,她吃惊的发现纸上随手勾勒的结构正如梦里童年记忆中的方格子……这似乎偶然,又似乎必然。因此,方格式的几何抽象成为这次展览的形式语言线索,而通过不同媒介,起承转合之中,探讨的则是人类内心的精神空间——对光的追求。

第一部分“身”

“身”是一组软体雕塑,由高低不一的沙发组成,艺术家将其有节奏地摆放于正门展厅中,观众仅可在此坐卧交谈、嬉戏打闹,空间的布置解构了在社会中的各种界限与模式,在这里身体成为一种自由状态,观众自身的感受便成了展览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心”

迈步进入中庭,博物馆正中的太湖石成为“心”,太湖石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空灵通透具有强烈的东方审美,而崔岫闻第一次为它装上了“框架”,几何抽象的形式将太湖石环抱,不仅是崔岫闻自己心路历程,即佛学与哲学交融的体现,更象征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拥抱与融合。

小男孩穿过第三部分“灵”

穿过太湖石,则进入另一个室内空间,巨大而光亮的“龙骨”蜿蜒横亘于展厅内,与中式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其实是一条光的通道,也正是“灵”这一部分。观众从通道尽头进入,穿过长长的时光隧道,到达另一个尽头,其中经历着曲径通幽与略带吃力的跋涉,是时间的体验,也是内心对光明的寻找。

第四部分“命”:影像作品

最里侧的展厅则是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命”,展览主题“光”也在这里显现的最为明显。一幅绘画作品与影像作品相互辉映,光从白色开始,幻化为彩色,再收回至白色,正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涅盘。在两侧的暗室中,则是两件互动影像装置,每当观众踩到一个色彩,这个色彩将消失,回到无尽的黑暗。外部天堂般的光明,与暗室中有如地狱般的黑暗,观众只有细加体会,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第四部分“命”:绘画作品

四个部分即可独立存在,又缺一不可,构成观众的完整体验空间。贯穿展览的黄、绿、蓝、红色调与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环境色相得益彰,虽是原色,却给人无限的遐想与能量的体验,这并不是艺术家根据建筑原有色挑选的颜色,而是经过对人类绘画深度探究之后,发现的人类进行视觉创造最初的几种颜色。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前的海报招贴

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国际艺术家展览项目旨在把国际上有才华的艺术家引荐到北大赛克勒博物馆,把具有不同背景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介绍给中国,创造跨文化的理解,增减人们之间长久的友好往来。

《光》崔岫闻个展将在北京大学阿瑟·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持续至8月27日结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