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集》出版座谈会,重识中国现代主义绘画巨匠

时间:2015-09-25 22:35:51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苏丹在座谈会上讲话

苏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我是1991年到中央工艺美院学习,那时候读研究生,因为我学的设计专业,所以造型这一块也很感兴趣,结果有一个比较偶然的事情开始关注张光宇,小时候受教育肯定接触他的作品。1992年丁绍光先生从美国回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当时捐一笔钱就是张光宇奖学金,这个事情当时我记忆很深刻。我说这么有成就的人,为什么做这个举动鼓励学生,要以张光宇先生名誉鼓励当时学生学习,我觉得里边一定有很多内容。另外我个人习惯关注事物不一定从主流,有时候从周围事情看待事情,因为中国主流信息经常是错的,从个人生活经验里也有这个。后来也听到对张光宇先生在历史评价不公平的声音,所以我对这一块比较关注。

在工艺美院二十多年时间,不断从民间角度听到对张光宇先生非常高的评价。接下来赶到上798张光宇展览,跟我过去接触零零散散片断不一样,非常整体有一个展示,这时候人物形象更鲜活,跳跃到我面前。我认为这个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看到他大量的插画、漫画、还有一些手稿、还有他肖像。比如今天会场挂的这个,当时何洁老师跟我说这就是人物。最终要成为一个人物的话,这里边其实人性的东西、天赋的东西、时代的东西都是有的,接下来那年开始在清华美院赶上北京设计周做光宇风格展,告诉今天学生、告诉清华校园所有人这是一个大师。而且这里边反映很多对艺术教育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任何展览做的时候有很多细节,院里头想这么重要的展览,经费从哪里出?我想到丁绍光先生捐的钱,我记着92年丁先生捐一笔钱,你们查一查用过没有。我在大会听到声音记着,结果管财务的院长一查一分钱没动,我说这个钱应该好好用好,现在只能做展览。应该过去时间里边,用这笔钱用到地方。

这是一个话题,我和张光宇先生,从很遥远的距离,慢慢变着联系越来越多。看这个文献的时候,798文献展、清华美院文献展呈现两个方面,798展览告诉他的艺术才华,描绘小人物、市井生活体现鲜活性,在中国现在描述小人物、市井生活还是没有人关注。还是假大空的东西,在清华美院展览更广阔、更全面展示各方面的才华,一个人没有拘泥在做插图、出版的人物。

我想从三个方面简单谈:

第一个时代和人物关系, 第二人物和天赋关系,第三人物和历史的关系。

从张光宇先生他的作品来看,一个时代对人物很重要,因为那个时代他所创作高峰期时间正是中国经历巨大的劫难、有很多波折,但是这个时候中国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时候,从农耕文明正在向城市化转型的时候,他又处在上海特殊的地方。当时上海发达的程度超出今天人们想象的,他和世界第一流城市资讯的接近。当时有一个学者讲,当时巴黎杂志报的新闻一个星期以后上海出来,上海是乐园、资讯非常发达的地方。这时候商业提供很多机会,他从做商业书刊开始入手的。同时人们也想到,民国时期包括旧上海时期给他创作宽松的氛围。

2012年展览研讨会话题一直谈到晚上八点多,谈的很深入,有几个话题触及后期作品。到了50年代、60年代漫画不再像过去精彩了,因为过去语感表达绘画语言呈现语感不太符合当时语境,当时要正面赞扬一个东西。但是过去描述一个东西,呈现社会风景有点批评、调侃的意思,这种调性发生变化对一个人创作有巨大的影响。我认为时代人物和时代关系。

人物和天赋,无疑看到张先生绘画,包括陈丹青谈画这么好,看到这么精彩的东西,包括我们学院老师李天元讲他的东西每一笔有神采,虽然用的线,但是人物造型有精神感。我认为有天赋的,但是天赋的同时有量的积累和勤奋,人生存的状态、艺术创作的状态有特别的。今天看到四本集子就是证明,一个人在生命不长时间里,有这么大量的作品是非常可贵的,作为他的成就是必然的。人的敏锐性、观察、批评的态度、勤奋造就一个人物。

人物和历史,今天画册即将出版,刚才主编也谈了,可能对中国美术史重新书写有一定作用,过去很多人抱怨认为不太公平的事情,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里边我们看到民族的造型方式、传统方式和现代东西结合,而且他能做的非常极致。张先生非常敏感,后来他感受电影方式他认为对社会传播、社会文化是新的载体,后来开始做漫画,这就是艺术家最本质的东西,要好奇、要敏感。

还有这里边人物和历史,一方面历史要承认,历史客观性一定体现这个人确实推动社会起了重大帮助,今天我又听到新的观点,还是汪社长提到,他其实是出版家。出版东西对社会影响、对社会文化普及推广很重要,他不仅仅是一个画插画艺术家,插画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只有出版它的能量更大。通过现代复制方式影响整个社会。基于这几点,我觉得今天研讨会从个人来讲对张先生有新的认识,另外我觉得四本沉甸甸作品集出现,它是非常了不起。一个对中国艺术历史、对我们学院历史都是一种证明。谢谢!

张大羽(张光宇长子):

《张光宇集》出版是唐薇同志花了很大力量,作为家属首先特别感激唐老师花的努力,出版这本书,另外我们感觉到很敬意,因为张光宇一些作品在过去来讲一直存在很久,但是它很零零碎碎,没有系统,经过唐薇整理就系统化了。有很多东西、很多作品她在全国图书馆反复搜集、去寻找,发现很多张光宇作品出现,甚至于我们家人从来没有见过,有好多东西我们不知道。经过唐薇一找,更丰富张光宇作品的范围,更广泛体现张光宇作品,有这么多东西,有很多东西我们简直没有看到,这个是很重要的发掘。

我们作为家属,因为对于我父亲看法,他的艺术是独特的艺术,他作品不是作为一种商品,不是像传统作为商品来出现的,他的作品不是拿来卖。他即使有一些作品也不是拿去卖,只是送给朋友、送给一些亲友。所以他的作品实际上不是作为商品销售,是一种脱开商品范围来创作。唐薇同志对张光宇生平很深入做一些研究,并且她为中国现代艺术创作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定格。它是作为现代艺术创作的奠基人之一这么来定的,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贡献。为中国美术史写作另外开辟新的通道,不同于过去美术史,我们特别感谢这个团队,并且祝贺。

这个书的出版首先我们要感谢黄苗子先生花上百万钱资助这个书出版,要没有这个资助也比较困难,另外汪先生也是为书出版做了很大努力,如果没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帮助,恐怕没法出版。最后我还是表示对这些同志的感谢!

张良国(张光宇二子):

张良国:感谢我大哥代表我们都表示了,我就说张光宇现象,他经过三个朝代,清末、民国、新中国,一个人的经历经过动乱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是我虽然也是工艺美院毕业的,我觉得我对父亲在工作上头,是看了很多老一代人写文章以后,我才知道他的艺术风采。解放前最大的贡献培养一代漫画家,由于搞出版,老漫画家丁聪、张仃等都是杂志发表东西以后才成为作家。如果没有杂志发表,这些作家就产生不了,我觉得他对社会贡献这是一大块。

而张光宇现象比较特殊,他不是孤家寡人,他是有群体的。怎么样评价中国美术史,可能大有文章可做。这是我讲的一点。

张宜秋(张光宇女儿):

我父亲这本书出来,确实也是我们家里人很盼望的,唐薇她弄了十年,实际上这件事之前很早就有了,我记着文革刚结束那个年代,那次我记着我弟弟还参加,那时候条件很差,但是当时黄苗子、叶浅予、张仃、黄茅当时就说,得给张光宇出本书,那时候刚刚文革结束,还不会想到这么好的条件。就是想给他出一本东西,我记着把有些东西拿出来,我弟弟还在那里拿照相机翻拍,拍完以后把照片洗完以后,由黄苗子、还有我哥哥他们寄到香港去。当然今天才听说,经过好几个过程最后没成。没钱也没有条件,后来不了了之,我印象里头这件事苗子叔叔一直心里老想做这件事,后来大刚他们接过来了。

我觉得这是往下接的,他们接班来。今天我特别感动,应该说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出这本书不简单,东西是有的,我父亲有很多东西过去都出过,他的作品基本在社会上都是出版过东西,当然不像现在这么全面给展示出来,我觉得唐薇,我从她身上学习很多,她这么多年来一点一滴,她也是一个人在那里奋斗,而且他们是自己又去香港、又到各个地方找一些材料,也挺不容易的,尤其最后成这本书的时候,的确也是在过程里头,我从这个过程里头,应该说我对我父亲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在他们不断发掘也影响我们家里人。

以前作为我们来讲,反正我爸是画家,具体怎么我们很少关心,因为不是一行,我根本不是搞美术的,所以就知道他是画家,究竟是怎样的艺术家?并不能真正了解,但是这个过程里头学习了很多,一个做一件事怎么让它从始至终坚持做,另外从这里头逐渐对父亲有一些认识。但是我想今天比较感动的,这不是一两个人做的事,他们两个是为主的,但是有这么多人,包括这几年搞画展也好,它是很多人在做这件事,所以慢慢形成。我也希望现在不是说出一本书,这是一个句号。今天出来了是一个冒号,我想今天出书的目的不是只是为了张光宇东西拿出来,大家看到他的成就,我想应该通过这个东西,也就是大家讲到出版对人们作用,通过这个又有更多人了解过去的东西,同时能够和今天结合起来。

毕竟我们也是搞艺术的,目前来讲艺术朝钱看的比较多,能够像我们父辈那一代,他们在时代里头把自己艺术和社会、和老百姓结合起来,我觉得现在做的少了,艺术家们做的少了,我觉得现在希望这本书引起更多人去了解张光宇和他们这一代、这些艺术家在社会里头是怎样的贡献?第一很高兴终于出来了,第二希望不是到此为止,包括唐薇也希望你别到此为止,还能够继续做下去。谢谢!

张临春(张光宇三子):

我是外行,跟艺术一点不沾边,但是这本书给我卷进来了。这本书我是感觉到这是两代人心血的成果,因为和我父亲同代人里边,很多人都希望能做出反映张光宇的一本书来,也经过了很多努力,种种原因没有成型,甚至七十年代的时候那个事已经走到那一步了,版面都画出来了,这个版面现在还在。所以说这本书是经过千辛万苦两代人的努力,今天算是和大家见面。这本书出来不是句号应该是冒号,它会引起后边对这个现象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艺术家他应该走什么样路?他怎么样为社会服务?我们历史上有很多很好的绘画,但是他们是为帝王将相、为文人挂在墙上。社会发展了现代艺术应该是什么?它是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你经济发展了、各个方面工业也都发展了,它跟艺术也是结合的,实际上刚才讲到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所有人离不开的,我父亲他们这辈人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在那个历史环境之下,就是为大众的衣食住行去服务。当然这里头也包含了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在抗战时期必然政治是很重要的,张光宇很多东西里边,和他那一代里很多人都是在那个时候为自己民族在奋战。所以我希望冒号后边还会有很多很多冒号,通过这个能够引发我们更多年轻人去怎么为自己国家、甚至为世界各方方面面很好服务,从这些里边吸取他们的营养。张光宇本身是中国人,他在中国土地上,但是他又吸收世界各个方方面面营养,既有本土东西、又有外来的东西,最后融合起来为这个社会去服务。这是一点。

第二点我从这里边也感受到做这件事很多人,他们是历经千辛万苦的,我是裹胁在里边,但是我也看到做这个事非常不容易,为了屈原设计图,唐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最后才能在这本画册里边比较全面反映他创作东西,不然的话还见不着。我是跟着她一块跑,所以有一点体会,非常非常不容易,跟取经一样。谢谢大家!

李大钧(辅仁书苑学术总监):

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座谈会就要结束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高水平的座谈会,各位专家、有关部门包括张光宇先生的家人,都谈出高水平,尤其从唐薇、黄大刚老师、包括张光宇先生几位子女谈话中,能够见证他们是什么人,四个孩子也是张光宇先生的作品,也摆在这里请你们鉴定。苗子先生的儿子、儿媳也在这里,也可以反馈郁风、苗子老是什么人?苗子老明年1月8号就是四周年,我觉得这个书要第一时间让他看到。我下面讲几个信息。

前几天看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是出《大闹天宫》的电影制片厂也要搞张光宇展览,尤其有一个消息,阿里巴巴要成立文化事业部,第一时间找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签约,包括《大闹天宫》等一些美术片。张光宇不仅仅是中央工艺美院开创者之一,他1950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一直到1956年离开,他是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的代理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校徽就是他设计的,这一点可能中央美术学院可能还不知道。但我相信一切都在变化中,社会一定会进一步认识张光宇。

我也报告大家一个新的信息,从11月19号到12月20号,上海龙美术馆为张光宇先生办艺术大展,这个展也是我们在推动,没有任何要求,不要求张家捐献作品,也没有费用,都是由有关单位承担,这个艺术展一个月,欢迎大家包括媒体朋友去参加他的开幕式,或者期间有时间到上海观展。

今年是张光宇先生很重要的年份,是张光宇先生去世50周年,如果往前推,是《西游漫记》诞生70周年,《民间情歌》诞生80周年,今年对张光宇先生有很多纪念意义,我想应该说一切只是刚刚开始,都是进行时,希望更多的朋友,尤其青年朋友加入到推广研究张光宇的队伍中来。今天的座谈会到此结束。

<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