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巍峙
9月12日凌晨4时34分,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8岁。
周巍峙,男,汉族,1916年6月生,曾任西北战地服务团指挥、主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处长,文化部艺术局办公室主任兼戏剧音乐处处长,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曲协副主席,文化部党组成员、艺术局副局长、局长,中国音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著名的音乐家,主要作品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守土抗战歌》、歌剧《不死的老人》等,著有《年方九十——周巍峙文集》、《周巍峙声乐作品选》等。组织支持“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组织编纂出版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集成志书》和三套《民间文学集成》。
周巍峙出生于江苏东台一个贫民家庭,周巍峙幼时家境贫寒,少年失学。5岁时他由祖父领着进了私塾,在东台昆剧团敲锣打镲的祖父经常带童年的他去茶馆里听书,从小时候就领略了民间文化习俗,耳濡目染,与民间音乐结下不解之缘。童年的他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吮吸着中华民俗文化。9岁那年,周巍峙进入小学三年级读书,在校期间,他以清纯悦耳的歌喉,动听美妙的歌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他唱得最多的是悲壮的《苏武牧羊》。1926年,10岁的周巍峙随着在国民革命军当官参加北伐战争的父亲赴绍兴、上海等地,初步参与了革命歌咏运动。1930年他14岁时,在上海《申报》图书馆参考资料部当练习生, 次年在戈公振主持的《申报》图画周刊部当秘书。
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周巍峙转到邹韬奋主持的《生活日报》筹备处当文书,不久《生活日报》被扼杀,邹韬奋将他介绍给李公朴,任李公朴私人秘书。在李公朴的指导下做青年工作,并开始在《申报》发表文章,宣传抗日进步思想。1934年,他深切感悟到旧社会太多不平,太多黑暗,决心以大无畏的精神与旧社会巍然对峙,从此,他改名周巍峙。
受进步思想影响,风华正茂的周巍峙向往革命,追求真理的激情与日俱增。1934年至1937年他便在上海从事左翼文艺活动及进步出版工作,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联之友社”音乐组及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业余合唱队和歌曲研究会等组织,担任中国歌曲作者协会执行干事。组织领导了新生合唱队、女工合唱队、新生口琴队等许多群众音乐团体,从事救亡歌咏活动及其他革命工作。1937年9月,他在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1944年4月,周巍峙率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延安,直至全国解放前夕。
周巍峙积极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评奖办节和“送欢笑、下基层”、“晚霞工程”、“彩霞工程”、“朝霞工程”、“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大联欢”等重大文艺活动;大力倡导“德艺双馨”,努力推动文艺理论建设和文艺队伍建设;多次带团出访,参加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拓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