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文化部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启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22 16:31:0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几年来,在全国美术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之后,美术馆的馆藏及作品展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美术馆收藏研究工作,加强对当代美术创作的引导,切实提升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更多优秀美术作品能够惠及群众,文化部于2013年继续组织开展“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8月22日,文化部在京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今年展出季的相关情况。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主持。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表示,近年来,美术馆履行专业职能的能力及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我国美术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藏品资源、学术研究、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藏品是立馆之本,收藏和展示优秀的艺术品是美术馆最基本的职能。国有美术馆开展的公益性收藏在丰富国家文化财富积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成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收藏确立艺术标准、引领审美取向,对于推动和引导美术创作的健康发展、倡导主流的美术价值标准进而对艺术市场形成学术引导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有美术收藏的这些重要作用和价值,要通过美术馆对于藏品的研究展示、宣传推广来实现。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美术馆都尚未设立藏品长期陈列展,大多数美术馆自主策划展览,特别是基于自身藏品策划展览的能力不足,大量藏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研究、展示,国有美术收藏的社会效益无法得以充分实现。

“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就是从美术馆的藏品研究展示、宣传推广工作入手,希望通过项目扶持的方式,引导美术馆加强对藏品的研究利用,并逐步实现美术馆藏品的长期专题陈列。该项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突出了美术文化惠民,让广大群众分享到了美术发展成果,发挥了美术经典作品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带动了美术馆对藏品的收藏、梳理、研究和保护修复,促进了美术馆专业建设。与此同时,活动还带动了社会各界对国家美术收藏的关注,对于鼓励和吸引艺术家及社会各界积极向国家捐赠优秀美术作品、丰富国家美术收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董伟副部长也介绍,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也将于近期正式启动。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参加会议并介绍了美术馆藏品研究和利用的情况

在会上,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钱林祥介绍了展出季活动的组织工作情况,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介绍了美术馆藏品研究和利用情况。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副馆长李胜,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广东美术馆副馆长蒋悦,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常熟美术馆(庞薰琹美术馆)馆长吴文雄,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等参展美术馆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钱林祥介绍了展出季活动的组织工作情况

2012年,文化部首次组织了“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28个国有美术馆的藏品展览在当年8月至11月期间陆续举办,共展示馆藏精品超过3900件,观众总量超过170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展出季结束后,文化部组织专家对所有展览项目进行了验收评审,并对于展览效果突出、社会影响强烈的7个优秀展览项目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在总结上一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文化部在今年继续推出“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得到了各地文化厅局和各美术馆的大力支持,各美术馆的踊跃申报,共有45家美术馆进行了积极申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文化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认真评审,最终共有30家美术馆的展览项目入选。其中既有中国美术馆这样的国家级美术馆,以及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这样的省级美术馆,还有常熟美术馆这样立足于基层的县级美术馆,既有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也有浙江美术馆等开馆历史不长的新馆;既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学院美术馆,也有北京画院美术馆等画院美术馆,还有像刘海粟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赖少奇艺术馆等以艺术家命名的名家美术馆(纪念馆)。除个别展览先期开幕外,大部分入选展出季的展览项目将从今年8月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出。在至少一个月的展期内,这些由各馆馆藏品唱主角的展览将通过不同的艺术门类、不一样的展览主题,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各馆在学术研究、公共教育与推广等方面的实力,通过展出季不同口味的艺术大餐,诠释“国家财富、人民共享”的时代主题。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主持会议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