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亮相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5-20 22:00:0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展览序幕

中国文化曾经在几千年的超稳定结构中封闭运行,世纪之交当其遭遇外来冲击后被迫走向变革和新生之路。展览的主题是,中国现代美术如何在东西方文化激烈冲突下起步,又如何与中国亘古未有的沧桑剧变的现实相结合,一步步演进探求的过程。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价值观念的变革,思潮的碰撞,生命理想的涌动,和由此释放出的美术创造活力值得深刻认识和充分估价。

观众在观看毛主席手书“中国美术馆”5个大字(中央档案馆藏复印件)

展览从第一部分“传承与引进”开篇,包含了世纪之交的大师、岭南画派的变革、西画先驱、京派传承、齐白石的世界等内容,涵盖了世纪转型时期美术变革的丰富性。第二部分“苦难与抗争”展现了中国美术对民族忧患和奋争的叙事。

观众走过记录中国美术馆50年展览历程的墙壁

第三部分“探求与拓进”,表现的是中国美术在民族救亡、民主抗争的过程中对艺术的艰难探求和本体拓进。其中包含了现代风格的初探、油画的扎根与生长、40年代名家之风和走向西部以及延安美术新貌等篇章。第四部分“主人与家园”,揭开新中国美术的篇章。从新中国诞生到劳动者之歌、江山如画,从国家风采到红色记忆,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美术的时代新质。

罗中立《父亲》

第五部分“反思与开放”,从伤痕与反思、民族之魂、铭记历史三个板块来表现中国美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蓬勃生机。第六部分“多样与繁荣”则展现了当代美术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的多元视角,既有主旋律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成果,又有各种富有创新和变革精神的现代形式的探索。

程丛林《1968 年×月×日雪》

展览在对馆藏经典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以前从没有展出的经典大作和最新入藏的作品,诸如徐悲鸿的《战马》、蒋兆和《流民图》、四川美院集体创作《收租院》、罗中立《父亲》、陈坚《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南京》都是脍炙人口,产生过巨大社会影响的经典大作。另外还有齐白石的草虫册页、张大千的山水、吴作人、孙宗慰、李瑞年的早期油画都是弥足珍贵,少有的存世珍品,此次展览第一次拿出亮相,足以亮人眼目,刷新视觉观展的经验。

观众在拍摄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全部展出作品共666件,非美术馆不能承载如此宏大规模,如此厚重的历史分量。展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年画、漫画、宣传画、水彩画、装置、综合绘画等各门类,可谓佳作纷呈,经典凝聚,蔚为壮观。同时,展览还辅以珍贵美术书刊和美术大事年表,立体呈现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情境。

詹健俊、叶楠《黄河大合唱》

在这次展览中,中国美术馆的圆厅首次没有展出作品,而是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美术资讯构成一个阅览空间,迎面陈列的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中国美术馆”的手书原大复印件,在37米长的弧面墙上,展示了50年来捐赠者的姓名和数百个重要展览的名称,以表示对捐赠者功绩的铭记,让人从历史和见证的展览中生发回忆与感怀,大量的档案文献和当年的展览请柬、门票,6个互动触摸屏上的各类藏品以及虚拟展厅资料,供观众作观赏展览之后的延伸阅读,使美术馆的历史文献有机融入中国现代美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蒋兆和《流民图》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美术馆叙事’的美术史是直观的和具体的美术史,有助于让广大观众在历史的长廊和美的巡礼中感受中国艺术家在‘现代美术之路’上的筚路蓝缕、薪火代传,领略美术画卷对于中国社会现代进程的反映与表现,在美术馆里进行对中国现代美术的普及性观览,突显了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提供‘公共阅读’的作用。百年来中西文化相互认知的逆差至今仍然严重,国际艺术学界特别是西方对百年中国美术的了解总体相当不足,存在着知识上的盲点和认识上的偏见,因此,美术馆必须承担起以作品‘实体’为依据的有效言说。中国悠久的美术历史积淀了体系性的思想观念与方法特色,现代以来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新的经验,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找到中国美术内在的发展规律,面向社会变革的丰富实际,又依靠本土艺术资源的支持,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艺术文脉逻辑的成果。”

展览将展出至7月8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