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怀念傅郎克,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人物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06 12:30:04 | 文章来源: 艺讯中国

前天,来自戈壁滩的寒风扫净了北京天空中最后几丝污染的尘埃,一群人聚集在北京郊外的草场地艺术区,悼念不久前离开我们的傅郎克(Frank Uytterhaegen)。傅郎克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人物,在与癌症进行长期的抗争之后,于2011年12月27日逝世,享年57岁。

追悼会在艺术文件仓库(CAAW)举办,这是一个专事中国当代艺术的非营利空间,由傅郎克与国际艺术家艾未未和已故的艺术史家戴汉志(Hans Van Dijk)在1999年共同创办。艺术文件仓库自创办后的12年中,已建立起一份无与伦比的档案资料收藏,成为众多当代艺术的重要阵地,一些中国重要艺术家的创作在这里获得过丰富的养料,一些大胆的项目也曾在这里孕育,合作者包括艺术家吕克·杜曼斯(Luc Tuymans)和藏家乌里·希克(Uli Sigg)等。

傅郎克在中国生活了25年,期间组织的展览无以计数。最初是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一些小型展览,参展艺术家包括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艾未未等人,在北京的公寓中以游击的方式进行。后来的展览则颇具影响力。其中称得上“地标性”的展览包括弗兰芒的重要表现主义画家康斯坦特·培梅克(Constant Permeke)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以及对中国和傅郎克的故国比利时的当代艺术状况进行概览的展览“事物状态”,于2010年在北京和布鲁塞尔举办。到傅郎克家中拜访时,他总有新的艺术家来谈论,总有新的画册和书籍来展示,也总有新的作品挂在墙上。

在刘小东工作室与刘小东、戴汉志在一起

昨天的追悼会进行得非常节制,放映着以“Frank Uytterhaegen, Larger Than Life, 1954-2011”为题的一小组投影照片。室内聚集着很多曾受惠于傅郎克的艺术家们——刘小东和李松松,陈文波和王兴伟,与艺术合作人如黄锐和映里,策展人如黎静(Berenice Angremy)、Bea Leanza、Karen Smith和田霏宇(Philip Tinari),以及画廊主如F2画廊的Fabien Fryns和Boers-Li画廊的Waling Boers。

在屋子中央,有一位非常正式的悼念者在跪地哀哭,周围是满地的白花。偶尔会有人走上前,在长长的布卷上签名,或在花朵间放置茶烛。多数时间,人们抬头观看投影在墙上的照片,其中有些令他们忆起从前,相互点头致意:比如傅郎克在刘小东工作室低头看着画册,与艾未未“比肚子”,抱着他的女儿Aiko与小儿子Carl站在一旁,与妻子Pascale Geulleaume在桥上流连,携一瓶酒走在贵州的乡村道上……

与妻子 Pascale Geulleaume

在筹备将展览空间用作前天的追悼会场的过程中,傅郎克的家人决定不撤走傅郎克逝世当日正在艺术文件仓库展示的艺术家毛同强的装置作品《我有一个梦》,由385块黑碑组成,其上镌刻着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的西夏文译文——如今,西夏文已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学者能够阅读了。

“我有一个梦”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理想的表达是否能够跨越鸿沟——如同失落的西夏王朝的子民与我们之间的鸿沟。这是一件颇具智性、富有雄心并离经叛道的作品,是傅郎克喜爱的类型。策展人冯博一称,作品探讨的是当下“我们寻找公平公正的生活意义已经被专制抽空了”的状况。而这同时也是一件理想主义的作品——当我们思考另一种现实,这些石碑仿佛正向我们低语——一个富于创造性、慷慨并卓越的生命的终结。

傅郎克(Frank Uytterhaegen),1954-2011,于2011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留下其妻Pascale Geulleaume,女儿Aiko和儿子Carl。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