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山河》全卷以鸦片战争为表现主体,由《屈辱的条约》、《将士殉国记》、《销烟气如虹》、《慷慨赋同仇》、《三元里怒潮》、《圆明园沉思》六个部分构成。从作品的选题到展览时间的设定,均鲜明表现出李延声特有的历史敏感。首先,在中国近现代所有重大政治事件中,鸦片战争是首要的。它不仅使中华民族遭逢“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且还决定了中国由古典社会转向现代的历程是悲剧性的。因而,它注定要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性思考的精神原点;其次,从鸦片战争到香港回归,历史整整过去了157年,通过作品和展览将两个时间点连接为一体,暗含了画家的反思性意图。在李延声心中,回归隆重庆典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而他能告诉世人的,是这一庆典背后巨大的历史成本。因而,《魂系山河》对香港回归而言,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展览,相反,作品给庆典所植入的“勿忘国耻”的主题,反倒使庆典更具历史感和思想价值。
……在《魂系山河》的构图上,李延声真正做到了长袖善舞,在现实、历史和超现实想象中的随意腾挪,显示了他超越中西绘画的深厚学养。
……《魂系山河》创作的成功,准确诠释了李延声关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观念,显示出他驾驭历史巨构的非凡才能,也优异地表现出他在笔墨上的创新能力。
——张晓凌:《笔墨当为时代立传——李延声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理论家
艺术是一种人文现象,有多方面的功能,诸如醒世、警世、劝诫、宣泄、游戏等等。可惜当下的艺术作品,大多迎合市场和低俗趣味,忘记了精神启示的责任。
画家李延声没忘记这责任。他创作了高2.8米、长65米的巨型长卷《魂系山河》。长卷以鸦片战争为题,表现“勿忘国耻”的警世之意。
…… 李延声出生在抗战时期的延安,是老一代革命战士的后代。他一向看重革命的内容和现实的意义,喜欢描绘历代英雄志士,从20世纪80年代画《正气篇人物百图》,90年代为煤矿工人造像、画《魂系山河》,到新世纪之初创作《青春颂》,都表达出一种高昂的社会政治关怀,而没有把创作的关注点移向个人生活和十分个人化的心理世界。一方面,他继承了新中国美术重视正面描绘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力图跳出既往那套“塑造英雄人物”的模式,把描绘和歌颂的对象转向可称作“民族脊梁”的历史人物和民族精神传统方面。《魂系山河》无疑是其中最为凝重沉郁、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郎绍君:《警世的画卷——看李延声<魂系山河>有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