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瑞典“视觉电压”展览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09 00:14:4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专稿

瑞典驻中国大使林川(左三)、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岩豪(右三)、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伯尔吉达女士(右二)、中国科技馆副馆长赵有利(左二)、展览策划执行人玛格努斯先生(右一)等在开幕式上合影

电冰箱、电脑、电灯、空调……我们身边大多数物品是以消耗能源模式运行的,可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些消耗的能量形象的表达出来?一个来自瑞典的多媒体装置互动展览将这种计划变成为现实。

4月8日,“视觉电压——来自瑞典的设计与艺术前瞻”展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一群来自瑞典的研究者与艺术家用艺术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能源消耗进行“形象化”表达。精心的构思使你对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反思,来自斯堪地纳维亚山脉脚下的人们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细微体验更让你感动。

花形灯

“花形灯”以日益普及的技术——远程能量计量为基础,在整体上将家庭的用电量可视化。无论是花形灯的光, 还是实际的消耗形式都反映了家庭中的能量消耗情况。其形状体现了电力消耗的总体趋势,而不是通过显示在某个指定时间内消耗了多少瓦电来体现耗电量。随着家庭用电量的减少,花形灯慢慢地打开,就像“鲜花盛开”一样。另一方面,如果能量消耗增加,灯将会收缩起来,这样将会影响光的发射质量。因此灯光的明暗及灯的形状的选择都反映了某户人家的行为倾向。为了使花形灯更加美丽,需要在许多方面改变这种行为。

女艺术家Tina Finnäs和她的作品《仿佛明日不再》

艺术家Tina Finnäs的作品是把四个树脂玻璃装置、人造植物及一个太阳,共同构成了一个能够辨别小型脉冲活动的绿洲。随着该装置不断地从一个二氧化碳仪表中获得能量,该活动可能会更加剧烈,房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越多,活动就越多——植物将生长更快,光线会更加强烈。该装置遵循着自日出至日落的周期,使生命和永恒、万物伊始的黎明以及日落西山的黄昏可视化。这件作品符合了她的作品一贯追求唯美的习惯,在合着Lou reed的《完美的一天》的音乐中,对整个世界的慰藉不禁油然而生。

意识干衣灯

意识干衣灯:一个传统电灯泡中有95%的电被转化为热量,只有5%的电转化为光。该灯的设计更倾向于晾干而不是甩干衣服,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电的消耗。

能量意识电源线

能量意识电源线:当电器处于待机状态时,其对电量的无声的盗用也会迅速而明显地予以显现。

艺术家Nils Edvardsson在采集电流传输产生的声音

高电压潮流:高压传输线覆盖了瑞典的乡村与城市、耕种地和荒野,艺术家 Nils Edvardsson 自愿将这些电线在其所在的地面上空的电流传输和连接装置中产生的声响录制下来,电源线周围的电、风和环境的声音构成了令人感动的交响乐。

此次展览是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环境研究项目“面向未来——瑞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计划的一部分。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可持续性的讨论,加深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

此次展览作品大多数是来自瑞典互动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互动研究所是瑞典的实验媒体研究机构,在“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成为全球议程之前,瑞典互动研究所就确定了能源的日常使用量需要“形象化”这一概念。自2003年以来,他们发起的一系列的研究项目探讨了应该如何进行设计、以及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能源使用的意识。

此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5月23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