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广东美术六十年:别开新天地 抒情领风骚(组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09 13:01:34 |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余本《奏出人间的辛酸》

汤小铭《稻香时节》

黎雄才《华山南天门》

林墉《孔雀琴师》

黄新波《创世纪》

许钦松《潮的失落》

王肇民《大叶紫薇》

    融汇东西,兼容并包,少了牵绊,多了原创

谈及60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广东”是一个绝对绕不过的字眼。

上承中国近现代思想变革的余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几代广东艺术家以不懈的艺术追求和创新的艺术探索,以及惊人的天赋,在中国美术界造成了持续数十年的影响。虽然纵观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以某一区域文化为核的创作成为一时潮头的现象不断出现,例如以傅抱石为首的江苏新国画的创作,以石鲁为代表的长安画派的表现,以方增先、周昌谷、李震坚为代表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发展,以及四川的雕塑、北大荒的版画、户县的农民画,和依托“798”等艺术园区逐渐形成的北京等大都市的面目复杂的当代艺术风潮等等,都以其典型或话题性而引起全国关注。但若论时间跨度之长,辐射面之宽广,杰出画家之多,对时代精神的解读和影响之深,近数十年的广东,着实是一个少有对手的案例。

许钦松:“桥头堡”广东美术要面向未来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近来一直有一个设想:希望能把建国60年以来,在全国造成巨大影响的广东画家和广东美术作品,以一次全景式的展览展现给大众。他认为,与新中国成立同步走来的广东美术,在“一甲子”之年,应当有足够厚重和深沉的思考,也应有宏阔而前沿的展望。

岭南画派

为广东美术提供

重要思想渊源

按照许钦松的构想,这样一个大型展览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出60年来30位在广东从事创作或者广东籍,在全国影响深远,足以写进艺术史的艺术大家以及他们每人的数件代表性艺术作品;第二部分选出堪称广东画坛中坚和支柱力量的数十位名家;第三部分则是根据“只看作品不看人”的原则,将广东中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加以呈现。

许钦松表示,广东美术60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仅以广东画院5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为例,第一次被冠以“画院六大家”名号的黄新波、关山月、胡一川、赖少其、黎雄才、王肇民,就都堪称在艺术史上能够真正立足的大家。在他设想的“60年30人”名单中,就有如下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李铁夫、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良、林风眠、冯钢百、谭华牧、司徒桥、符罗飞、李桦、丁衍庸、罗工柳、古元、黄君壁、方人定、赵兽、黄少强、廖冰兄、余本、潘鹤、杨之光等。

百多年来广东对外交往“第一线”和西学东渐“桥头堡”的地位,在许钦松看来,这样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广东美术,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又早早融入了海外多元的艺术诉求、技法和理念。比如岭南画派的出现,在当时被认为“不可思议”。因为它打破了明清以来中国画领域死水一潭的局面,走出了一个新天地。这种革命性的转变,只有那个思想激烈变动的年代,在最能感知这种变动的广东才能发生。而类似岭南画派这样的革新思潮和创作的余波影响,其实也为广东近五六十年的美术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

不止“创作”,还要“读人”

——理论不能再是短板

作为广东美术界的“掌门人”,许钦松在美术创作和管理上有许多创新之举。在“广东美术60年”这样一个时间点上,许钦松将眼光瞄准了被视为广东美术较为薄弱的一个领域——美术理论。他提出,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培养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美术理论家、批评家,同时加强画家自身美术理论的完善。“作为广东美术的最高学术机构,广东画院的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应当是并列的两大方面”,许钦松表示,在广东美术界,也应当呈现这样一种实践与理论并行的格局。然而现实是,广东的美术创作硕果累累,老中青三代都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但是理论方面却成为“短板”,轻视理论的艺术家大有人在。

许钦松担任省美协主席之后,倡议成立了文艺理论专业委员会。“在国外,有专门的艺术研究者和理论家跟踪艺术家,对他们进行深入研究,为什么?因为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家庭情况、教育和生长背景、师承关系、性格构成、思想追求这些方面,构成的是他作品背后的支撑,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状态,进一步影响到一个时代艺术创作的风貌。这些‘活’的东西,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如果没有理论层面的梳理,后人除了看到一堆艺术品之外,对一个艺术家,一个时代的艺术流变,往往就会觉得难以有深入的理解”,许钦松说。

另一方面,许多早期的艺术大家,自身也是理论大家,例如潘天寿、黄宾虹、傅抱石、齐白石、李可染等都有画论或者画语录传世。即使在近60年来,很多老一辈艺术家也有很多精彩的画语录。比如王肇民先生画语录,可惜的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和记录,从而为年轻一代所用,“这是一种相当可惜的缺失”。许钦松说,此次广东画院50周年庆典期间,明显感觉到理论缺乏带来的遗憾,因此这也是下一阶段画院和广东美术界首要的工作之一。

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下之文化”

走进人类文明大格局

迎来60华诞的广东美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一个直接的挑战是:在过去百多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因遥遥领先的经济优势而抢得思想和市场高点的那种美术发展环境,已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起飞而显得不再具有突出优势。北京、上海、江浙,甚至成都、重庆这些新的艺术“高地”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格局中,广东美术如何保有自己的优势?继续打开新的天地?

许钦松认为,随着近年各地经济差距的不断“拉平”,特别是网络发达带来的资讯传播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大一统”的平台正在形成。很多内地地区在艺术方面的确已经不再需要广东这样一个“二转站”,但在广东美术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广东融汇东西,兼容并包的这个传统仍旧是最大的优势。

许钦松指出,广东从历史上看就是一个移民省份,近几十年更是引入了大量人才,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融合的文化格局。同时广东由于历史文化的渊源,在创新方面历来相当活跃。虽然在传统的厚重上可能不及河南、陕西等内陆省份,但是反而少了很多牵绊,多了几分原创性。原创性恰巧是艺术的灵魂。广东艺术的轻松抒情特性,是中国艺术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方面。

更重要的是,许钦松认为,现代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应当有所变化,要将自己的艺术创作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下之文化”的范畴,放到人类文明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在“60年”这个节点上,广东的艺术家们应当思考的,是如何解决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

1   2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站着的中国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广东美术馆推出馆藏作品专题展
· 明代颜宗《湖山平远图》:广东现存最早画迹(图)
· 广东美术馆馆长全国海选 要求有省级专家称号
· 从老广东到新北京——王璜生华丽转身出任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
· 陈侗自荐做广东美术馆的新馆长竟是玩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