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60年童年印记:今天,中国动画拿什么吸引孩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6-01 15:14:10 | 文章来源: 千龙网

专家访谈

今天,中国动画拿什么吸引孩子

本报记者 纪秀君 杨桂青

“为什么中国没有一部像样的动画作品,没有一部可以跟日本、美国动画相比的作品?”也许像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一样,当今很多中国动画人都遭遇过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

3月末,温家宝总理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中国的动画片……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

动画影响着广大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形态,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和思想文化阵地的争夺。中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动画?动画要向他们传达什么内容?这是中国动画人需要反思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动画创作处于下滑状态

“今年参加广电总局优秀动画片评审,一共40多部,我数了一下,有将近12%的动画片光名字就充满了暴力,什么《金刚战士》、《无敌小子》。我以为这些动画一定是给14岁以上的人看的,可从画面内容看都是给三四岁孩子看的。其中很多镜头,非得要把人打得遍体鳞伤甚至死为止。”孙立军谈起国产动画创作的下滑状态,心中充满忧虑。

我们一代代孩子都是看着动画长大的。只要能画出来、能设计出来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动画表达出来,因此孩子们非常痴迷于动画。《大闹天宫》、《雪孩子》、《三个和尚》,过去几十年,中国动画创造了很多传奇,在国际上拿到了不少令人艳羡的大奖。但是,近十年来,我们不无忧虑地发现,面对日本、美国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动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们从动画人物身上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基于此,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动画作品格外重要。

说到动画对孩子的影响,中学语文老师王立兵感叹地说起不久前的一段经历:“我说奥特曼不好,爱打架,有暴力倾向,劝儿子不要看。结果儿子回了我一句"奥特曼是好的,他打的是怪兽,如果没有他,谁来拯救人类?"说这话的时候,儿子差不多有点哽咽了。一个4岁的孩子并没有多大的责任感,"拯救人类"也是他从片中捡来的,他甚至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他的哽咽,只不过是因为我伤害了他心目中的英雄,也担心我以后不准他看奥特曼了。但孩子的认真劲儿让我很震撼,我不禁在想谁来拯救中国的孩子?”

近年来,中国动画优秀作品少,大多是模仿日本、美国,缺乏创新,创作人员从观念到能力都有些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拿去年的中国动画来说,99%都是电视动画,突破了13万分钟。看13万分钟这个数字,好像我们已经是世界动画三大国之一了,但实际上,只能说我们是数量大国。因为这些动画中不乏“垃圾动画”,想看的人可以看两眼,不想看的人放在那儿不看。

忽略了动画是一门艺术

为什么国产动画出不了精品?在孙立军看来,原因是我们没有遵循动画是一门艺术这一基本规律。创作者不去研究动画的艺术规律,反而着眼于动漫产业研究制作规律,想着怎么在市场上获取最大的利益。

改革开放前,我国之所以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动画片,最重要的是有优秀的人才,这恰恰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造就出来的。那个时候的创作者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创造最好的动画片,他们不用过多地考虑市场。有的艺术家可能一生就拍了一部动画片。

“《哪吒闹海》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优秀作品,当时我的老师被派到上海民营厂学习,接了一个哪吒劈开浪头的镜头。前前后后改了17遍,导演满意了,他才放下心来睡一觉。可他睡觉时觉得还有两张不太满意,第二天早上又从导演手上把那个镜头拿回来,改完交回去,前后这一个镜头改了18遍。动画历史上的经典就是这么来的。”孙立军回忆说。

孙立军认为,动画片娱乐性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文化,这是动画片的灵魂。我们现在用动画片做什么呢?要让中国的文化成为动画原创的源泉,不要跟着美、日屁股后面走。民族文化怎样在孩子当中培养出自信,是掌握话语权的成人的责任,这就要用动画来传承和发扬,寓教于乐。

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曹小卉看来,中国动画界长期缺乏理论研究指导,创作人员青黄不接,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依然用定式思维来创作动画,这些造成了当前鲜有动画精品出现的现状。

曹小卉举例说,《大闹天宫》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孙悟空跟二郎神、哪吒等一大群人打,这其实反映了当时的一种心态:我就是齐天大圣,你们整个天宫来反对我没有用,大涨中国人的志气。但是,今天我们再做一个这样的片子,说自己是齐天大圣就不合适了。虽然现在国内不时播放《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这样的优秀动画片,但在国外它们不被接受,被认为是暴力片,13岁以下儿童不宜观看。而我们的孩子却有可能认为在《功夫熊猫》、《龙珠》等外来动画片中看到的中国文化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国产动画太陈旧,别人篡改过的反而跟他们很接近,更愿意被接受,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

未来发展要立足于平民动画

在思考中国动画的未来时,我们发现日本、美国动画的成功发展,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对我们探索一条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很有启发。

比如美国动画片中的英雄主义,从期待英雄到英雄的成长再到普通人的英雄,一直到现在《闪电狗》中体现的走出英雄的倾向,教育主题非常明确。《闪电狗》中的狗觉得自己是个英雄,有超能力,能够打败所有敌人,他遇到一只猫,认为猫是敌人,功力消失是被猫害的。其实真正的英雄是这只猫,猫让狗认识到作为普通人的价值,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是英雄,而不是盲目去做英雄。这就是教育。美国动画片的教育功能随着时代的改变,随着对人的价值的重视而有所改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

除了借鉴成功者的经验,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要更多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培养动画人才,使这些人才能在调查儿童的文化需求、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创作出他们喜爱的作品。在人才培养这一点上,孙立军有一个颇为独到的见解:人的左大脑开发智商,右大脑开发情商,情商不发达很难做好创意文化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中主要开发了左大脑,而对右大脑重视得不够。现在到了该开发右大脑的时刻了!让右大脑发达的人多作一些贡献,这是发展动画产业的意义之一。

从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创造了过亿票房纪录中,孙立军似乎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动画产业的未来,那就是要立足于平民动画。当时《喜羊羊与灰太狼》上映前,制作方做了40万支笔,在上映前10天就推到电影院,大概只用了四五天,40万支笔就发完了。拿到这支笔的孩子去学校炫耀,于是更多的孩子想要这支笔,为了这支笔,更多的家长掏钱买了电影票。“让更多的孩子直接消费,这就是平民产业。一根冰棍的钱,一瓶水的钱,就能享受到动画的乐趣。这就是平民动画的理念。未来一两年,应该是我国动画产业的一个黄金年。”孙立军信心满满地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中国动画如何走向国际
· 分析:中国动画公司盈利困境
· 独立动画:与商业价值无关(图)
·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举办“奥斯卡大师中国行”巡讲
· 2007央美实验动画与电影专业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