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大闹天宫》在国际上产生巨大轰动。今天,《大闹天宫》在国外某些地区被认为是暴力片而禁播。上世纪80年代,《雪孩子》曾让无数中国儿童感动得落泪。今天,中国儿童更多地在喊着“奥特曼”。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动画从“走出去”到“退回来”,中国儿童从“门里看”到“看门外”,艺术与受众的对接似乎成为当前的一个难题。
动画影响着广大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形态,关系到一代代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未来的中国动画应更多地用研究的目光看待受众。——编者
历史求索
新中国成立60年童年印记——儿童动画
与动画一起走过的日子
中国动画事业发展很早,上世纪20年代,中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从1950年拍摄的首部童话题材动画《谢谢小花猫》,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10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推出了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使中国动画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峰。截至“文革”前夕,有15部影片在国际影坛荣获21项殊荣,声誉鹊起,令国际动画界刮目相看,意识到中国美术电影整体上的独特民族风格,盛赞其为“中国学派”。
“文革”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地受到了影响。1966年至1971年这6年中,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年至1977年,也只有每年2至4部动画片出炉。这一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10多年。
改革开放后,各片种继续发挥优势,陆续拍出一批杰作。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彻底抨击“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画廊一夜》;还有充满抒情格调的动画《雪孩子》;以往没拍过的科幻片《我的朋友小海豚》;水墨剪纸片《鹬蚌相争》;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意识的动画《三个和尚》。该片使以民族化为魂魄而建立的“中国学派”在国际上树立起更牢固的地位,在国内外屡屡获奖。此外,这一时期摄制的长片产生了深远影响。《哪吒闹海》是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在国外两次获奖。90分钟的《天书奇谭》充满喜剧风格,节奏明快,娱乐性强。
这个时期的美术片确实取得了丰硕成果,到了上世纪80年代前期再次形成发展繁荣的高峰。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共有24部影片在国外获37项奖,创造了新纪录。国外舆论界盛赞中国美术片“已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文化已成普及之势。50集乃至百余集的洋动画如千军万马涌入中国,《铁臂阿童木》、《米老鼠和唐老鸭》等,有的以低廉价格出售,甚至白送给电视台播映,充斥屏幕,与之配套的连环画、贴画、玩具、文具占据了孩子的心灵空间,在观众中产生轰动效应,顷刻间几乎把自己的美术片淹没了。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使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
这一时期,系列片崭露头角,《三毛流浪记》是首部动画系列片。取材于“三打白骨精”情节的《金猴降妖》,由90分钟扩展为5集系列片的做法亦属首次。美影推出了13集动画《邋遢大王奇遇记》、13集剪纸片《葫芦兄弟》及14集木偶剧《阿凡提的故事》,并在北京举行系列片展览周,受到领导和观众高度赞扬。值得注意的是,电视系列片发展迅速,拍出首部101集《自古英雄出少年》、52集《太阳之子》、106集《海尔兄弟》等。1999年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52集长篇动画《白鸽岛》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也是中国动画业的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代表着影院片走向市场,市场运作取得了巨大成功。自2005年开始播放的电视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首映3日一举突破3000万元的票房大关,不得不说是动漫业内的一个奇迹。(纪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