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馆内眼下正挂着两幅十余平方米的素描作品,这样巨幅而细腻的铅笔素描,出自旅居瑞士的上海画家“他乡山人”——邱节之手。
那仿佛一面墙般宽广的《捣衣图》,由数十幅8K的画纸拼接而成,凝聚着画家对细节刻画的无悔坚持。无论是女主人公似笑非笑的嘴角,还是茫茫的水波涟漪,还有那随风飘逸的荷花,布满砖纹的幸福桥,乃至远景中的奇峰异树……全都是画家纯粹地用细细的铅笔,一丝一毫一厘一微米那样手绘而成,如果观众不当心蹭了上去,还会带回一手黑。
在任何物品都能被快速消费的上海,忽然冒出来这么一个一年只画一幅素描的人,让观众忍不住一惊,也让我们开始反思。在今天一切都追求量产的年代,“慢艺术”的重要性。
在上海日晖新村长大的邱节,十岁开始学画,1978年跳级考入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1990年入瑞士日内瓦美术学院留学。在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和尝试之后,他仍然选择了绘画中最简单的工具——纸和铅笔,倾全力发挥其在童年时即已呈现光彩的素描才能,并且熔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和西洋油画之技法于一炉。同时,他还把宣传画的塑造手法也加了进去,形成了一种多元化、极具张力的巨型素描风格,显得气势恢宏。
已经40出头的邱节,因为参加当代艺术馆的画展而回沪。“他乡山人”回归故里,却感觉有些跟不上上海的节奏,有朋友问他:“你觉得天赋重要吗?”他一脸诚恳地回答:“我觉得不重要,最多也只有百分之十的比例。而且这百分之十要在百分之九十的努力后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我很希望自己仍然像农民一样,一锄一锄,在自己的麦田里,执著地耕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