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新叙述摄影   当代影像艺术的另一种生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10-07 10:46:39 | 文章来源: 雅倡艺术网

  四、新叙述摄影的表征

  新叙述摄影运用“仿像”的手法去拓展艺术的边界以及人们认识的极限视野,通过故事性的情节和绮丽的人造景观去营造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新叙述摄影习惯于在摄影画面中去讲述故事。这些画面并不存在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而是通过对现实景观的改造或者制作,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场域。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摄影,新叙述摄影有着自身独有的表征。

  1、记录性的否定
 
  摄影的记录性是人们对摄影最基本的认识,从家庭相册、新闻报道、档案记录到军事侦察,摄影的记录性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新叙述摄影与某些传统的信条相反,认为:“摄影从未被作为一种纯粹的客体媒介,提供未经修改的真实景象。任何照片都不同于其他的照片,即使是出自同一个物体,同样的出片过程。甚至,通过视觉控制,镜头可以记录下最暴虐的谎言。”[9]就如同结构主义否定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一样,新叙述摄影将对二元世界的解构运用于摄影中,将艺术家作品中的景致与实际拍摄的图像剥离,重新建造着摄影的真实,从而否定了摄影的记录性特征。真实图景和摄影作品中存在着藩篱,它们之间要么产生抗拒的力量,要么两者之间的阻隔被跨越,后者替代前者并产生某些启发性的效应。
 
  2、传统叙事的超越[10]

  新叙述摄影的特点是运用图像编撰故事,自成体系,并将时间性融入叙述之中,突破了叙事的自然时间程序,将视角转移到叙述者所处的内心,或者采取多元叙事视角达到对传统摄影的叛离和超越。当观者在欣赏一件摄影作品时,很容易被具象的细节所吸引到艺术家所预设的情节里面。传统的叙事摄影是以客观记录性为主导,空间、情节不受叙事者,也就是艺术家的控制,而是被动去捕捉眼前的景物。新叙述摄影打破了传统叙述中叙述意义的预设,而是将叙事者放在观者的语境中,叙事的意义在观者的阐释中绵延。

  3、新技术的集成

  新叙述摄影虽然秉承了观念艺术的特质,但从不把摄影技术当作简单的记录工具。艺术家精细地营造着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每一处细节。画面的烘托并不是简简单单想法的拼凑,或者毫不思索的“喀嚓”按下,而是一环扣一环、形而下的摄影技术的支撑。艺术家可以为了一个镜头的拍摄,静下心来准备几个月的时间,搭建场景、选择模特、安排人员、后期制作,最后才形成一张完整的作品。一张作品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绝不亚于一部电影中的某些镜头的拍摄。

  今天的艺术作品,再也不是艺术家拿着画笔对着画布进行个体户似的创作了。高制作的摄影,必须经过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艺术家再也不是孤军作战,他们与技术人员、演员、甚至程序员、科学家一起创作,在这个虚拟与真实交织,充满私人与公共、控制与反控制的领域中,不懈地思索、体验与交流。在克鲁德逊的创作团队中,有灯光、艺术、聚点、运输、演员五个部门,三四十名工作人员。

 
  4、消费美学的彰显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广告、电影巨片、电视直播、流行文化包围的消费世界中,这种从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上的美学消费,形成了当下崭新的消费文化。身处消费文化之中的人们,对物质消费的享受已远远超出其实用性。“消费意识形态文化不仅体现在商品营销和宣传的广告环节,它还表现为商品的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现代性历史,已经构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环境,以及先在的历史感和美学意识”。[11]我们已分不清是电影在模仿生活,还是生活模仿电影。消费文化已经成为新叙述摄影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克鲁德逊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美国现代家庭的物质世界。森万里子的作品更是将现代的时尚与设计融入其中,消费文化已经成为新叙述摄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五、结语

  中国的观念摄影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叶,在当时活跃于体制之外的“先锋艺术”的推动下,艺术家开始尝试各种艺术媒介和手段,以对抗学院写实的阴影和体制的束缚,去寻找新的伊甸园。受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中国也出现了新叙述摄影。与西方相比,一些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家,过于心高气傲,在没有潜心或不屑研究技术的情况下,一味强调“观念”,而观念在无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又显得苍白无力。新叙述摄影在西方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在中国它仅仅是个开始

 

  [1] Lisa Dennision, Nancy Spector, and Joan Young, Introduction, in Moving Pictures catalog, Guggenheim Museum, 2002. Pp9-11

  [2] “仿像”,英文simulation,又译为“拟像”。在此处特指艺术家通过摄影模仿某些场景或者人物形象,来表达对社会、历史、宗教、政治、环境等问题的反讽、批判、憧憬等观念。

  [3] Abigail Solomon-Godeau,"Photography after Art Photography", in Brian Wallis.ed. Art after Modernism(New York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1984) .pp. 75-85

  [4] Moving Picture---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and Vedio from Guggenheim Museum Collections

  [5] Jennifer Bayles, GREGORY CREWDSON, Educator for Special Projects,http://www.albrightknox.org/acquisitions/acq_2004/Crewdson.html

  [6] Stephan Berg,The Dark Side of the American Dream,GREGORY CREWDSON, Hatje Cantz ,2005

  [7] Russell Banks, GREGORY CREWDSON:BENEATH THE ROSES, P8, ABRAMS, NEW YORK, 2008

  [8]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曾兴盛于我国北方各民族以及北亚诸多民族。萨满教非常热爱大自然,对自然非常崇拜。今天,人们对萨满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萨满教的教义是让人们回到最初的自我实现。萨满技术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种可能,让每个人去发现自己内在的神话,自己的超个人原型,去寻觅我们自己的梦境。

  [9] Lisa Dennision, Nancy Spector, and Joan Young, Introduction, in Moving Pictures catalog, Guggenheim Museum, 2002. Pp9-11

  [10] 传统叙事摄影是指为了叙事而叙事,摄影者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人、记录者。

  [11] 朱其,《鲍德里亚理论对消费文化研究的意义》,http://blog.artron.net/indexold.php?39721/viewspace-777

   上一页   1   2   3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东方语境——2008首届秋季艺术沙龙
· [专稿] 798海莱艺术举办《王刚锋摄影作品展》
· [专稿] 李明“我的丝绸之路”个人油画作品展
· [专稿] 2008中国杯帆船赛海滩艺术展
· [专稿] 香港佳士得秋拍精品预告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