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周春芽和他的狗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3-04 16:17:02 | 文章来源: 今日美术馆 提供

周春芽文章两篇
周春芽 简历
新绘画的“桃月”——周春芽的艺术历程
立非常之人 做非常之事
“花间记”——周春芽访谈
花间记——周春芽绘画雕塑作品展

    绿色的狗、猩红色的山石、红色和黑色的人体:自由的反自然主义的色彩运用是周春芽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周春芽喜爱将截然不同的新表现主义和中国的水墨画手法同时融入到创作之中。

    周春芽1971年开始绘画创作,那时他才十六岁。当时他所就读的“五七艺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仅存的几所院校之一。( “五七”这个名称来源于毛泽东的一份指示的日期)这类院校的目的是培养为人民群众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才。因此,周春芽最初对于艺术和其作用的认识简单并且唯一。他还记得,那个时候他的老师只比自己大了十岁,他接受的教育十分学院化,其重点是临摹真实的物体。当时主导的思想是苏联的现实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认为,只有工农兵的生活才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主题。他也记得,当时全国人民都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学校会发给他少量补助,他一周也能吃到几次肉。

    他毕业后的三年里(1974-77)在成都“美术公司”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绘制毛泽东画像,而创作者本身的个性是无关紧要的。如今周春芽认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有其限制的,但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论其主题如何。

    周春芽出生在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文学评论家,但在周春芽只有14岁(1969)时就英年早逝了。他父亲留给他大量的书籍和一些重要的中国传统水墨画。他母亲是一所音乐高中的党支书。虽然当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油画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水墨画的主导地位,他父亲将自己对水墨画的喜爱传承给了他的儿子。随后,在成都的四川美术学院于1977年恢复招生之后,周春芽被美院录取。这让他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西方艺术,虽然当时他能接触的仅仅局限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的作品。那时候,每天老师把讲台上的画册翻过去一页,好让学生临摹画册上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包括米勒、库贝尔和莫奈等。

    1980年周春芽数次走访四川省附近的西藏地区,服饰鲜艳的藏族人有着典型的外貌特征和豪爽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因而迅速成为画家们最为喜爱的主题之一。在印象派的影响下,许多画家将精力集中在创造颜色效果之上,这让他们摒弃了意识形态的禁锢,即使他们仍会注意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直到1991年,藏族居民一直是周春芽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主题。他的作品中也开始逐渐体现出其它理念的影响,包括形而上学、立体派、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等。这些作品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开始变得松动。

    回顾那些年,周春芽记得他有一段时间追求过纯粹的意识形态,他描绘花卉仅仅是为了练习色彩的运用。但现在,他已经意识到花卉本身也可以成为绘画的主题。

    从四川美院毕业后,周春芽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女儿周褐褐 (1981)。随后,他成为了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1986年,周春芽受到在德国的一个中国朋友邀请,前往德国留学,并继续深造。在花了很长时间办理好各种手续之后,他来到了欧洲。他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差异不甚了解,但对于其艺术历史谙熟在心。因为他的绘画技巧已经无需太多磨练,周春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语言,参观博物馆和画廊,进行观察并参加讨论,希望对德国和其文化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感受。他的导师Reiner Kallhardt教授为中国所深深吸引,他为周春芽比较两国文化的发现历程提供了帮助。

    周春芽被德国新表现主义作家的作品深深感动:巴泽利茨、彭克和基弗成了他最钟爱的画家。但是在他在德国的第一年里(1987),他没有创作任何作品。他1988年创作的画作《红马》和《蓝牛》不可避免的让我们联想到他的近作《绿狗》系列。这些作品中体现了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影响,在整体上透着德国式的敏感。

    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件原本并不引人注意的事情,但画家认为这对于他的创作历程极其重要。这件事决定了一个巨大的转变。两位中国音乐家请他帮忙在德国组织古筝和琵琶音乐会,并寄给他了一份演奏样带。周春芽被他听到的古朴的旋律彻底征服了。这种音乐对他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现在他还坚决不听其它类型的音乐。其中一首曲子讲述的是一名叫王昭君的女子被嫁往异国的故事,这勾起了他极度的忧伤,因为他那时也身在与中国有着不同文化的异国他乡。从那时起,周春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了研究。

    1989年周春芽在德国卡塞尔综合大学获得学位后回到了祖国。回到成都画院后的第一年,中国发生了6.4运动,他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创作。他与第一个妻子的离婚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他对于琵琶和古筝乐曲的喜爱让他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其它方面也产生了兴趣。虽然他很喜欢当代西方艺术表现的自由和力度,他也为传统中国绘画,新儒教和古代园林所吸引。他最欣赏的传统水墨画家中有八大山人(约1626 –约 1705),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风独特的画家,也被认为十分怪异。周春芽对于更加学院派的一些画家也很欣赏,比如和八大山人同时代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在这几位画家对于古法进行了细微变化的创作中,周春芽发现了一种只有中国文化中才能体现出的典雅和深奥。在上个世纪的国画家中,他对于黄宾虹深感兴趣。黄宾虹是一位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他的作品既师承传统,又极富个人风格。当代艺术评论家描述其为“野怪乱黑”。周对于中国画家独一无二的一种能力十分欣赏:虽然他们需要对前人的绘画元素进行专业而细致的效法,他们仍能够充分的表达自我。

    1992年,周春芽开始创作第一个系列的油画作品《假山》,主题是园林中的山石。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具有文明特质的园林象征着宇宙,而根据“以小见大”的原则,园林中的假山则代表着群山。对于山石的表现在许多经典的传统绘画手册中都占据着重要的篇幅,例如完成于17世纪后半叶的《芥子园画谱》。假山可能出现在山水画中,而假山画则与兰竹同属于“花鸟”这一类别。

    在创作假山时,八大山人会用强劲自由的笔法,大胆的将其放在画面中大片空白空间中,让它们看起来好像是独立的抽象个体。

    我问周春芽他为什么从传统国画表现主题中选择了山石,他回答说,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山石的硬度和形状的复杂性都适合用油彩表现出来。在与Jonathan Goodman的一次谈话中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山石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可能是因为山石是自然的象征,山石的力量和完整性能让画家充分表现自己的精神,也能让他充分展现绘画技法” 。然而,周春芽所指的自然是在园林中人性化的微缩的自然,园林里的每个细节都受到了重视,即使自然的随意性和自发性也被刻意模仿了。过去这些园林深受其主人和友人的喜爱,如今这些园林则满是行色匆匆的游人。画家不再去西藏地区,转而开始前往苏州和邻近的太湖,那里有着中国最著名的园林。画家会在各个园林中拍照并研究传统绘画形式。

    周春芽拍摄的“假山”照片让我们想起了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法国著名诗人)1909年在中国写给妻子的信中的一段话:“总的说来,中国艺术中的各个元素,包括人像和动物形象、姿态、表情、色彩、奇怪的脸谱、或肮脏或高雅的事物,这些都与现实非常接近,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加精准”。因此,中国画家对于自然壮观的展现——山石就是其中一例——来源于一个比欧洲更加富有景象效果的现实。

    将自然以一种被教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之后,它就失去了其危险的一面,而获得了一种高雅的特质。这会唤起一个文人的一种“完全”的感觉,在这中间,他/她担当起了一个相关的创造性角色。

    1992年,周春芽参加了数场重要的展览并出版了个人画册。他在同年再婚。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题] 今日美术馆—张东红、吕顺、景禹潮作品联展
· [专稿] "3N国际艺术年度展"今日美术馆开幕
· “Beijing”当代艺术展 今日美术馆
· 《面孔——奥斯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
· [专稿]“中挪女性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开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