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声音

贾方舟:中国需要学术批评来引领艺术品市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0-12 17:33:58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批评是与当代艺术发展关系最紧密的学科,它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并行的。虽然,批评还谈不上对当代艺术能起到引导作用,但在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批评至少能够及时地注意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及时地发现新的艺术潮流、新的艺术现象以及优秀的艺术人才和作品;批评能够用敏锐的眼光把握当下的情况并及时做出判断,给予肯定,从而起到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作用。

但是,从批评的实践和当代艺术批评的现状来看,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尴尬。大家都清楚,当代艺术的发展严重地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影响和左右,也就是说资本的力量太过强大。资本在诱导艺术向市场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艺术家把持不住自己,很可能使自己的路走偏。而批评家也同样经受着市场的考验。在这个市场大潮中,批评家不可能独立其外。他们也受到了市场的影响。比如说,一些投资艺术的资本集团为了用学术装点门面,用高额的稿酬和出场费,聘请批评家出场,参与一些商业活动。这样实际上等于把批评家引到市场的方向上来。尽管我们的批评队伍整体来看还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证批评家按照自己的愿望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它总是不由自主地被牵引到和市场靠近的方向上来。

批评家现在就是一个学术符号。市场想要使一件艺术品或者艺术家升值,就需要学术装扮,这个学术装扮离不开批评家的批评。这样,批评家就无形中陷入到了这样的尴尬境地。一些批评家自己认为并不是很好的作品或艺术家,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说好,面对这种无奈和尴尬,批评家如果把持不好,就会与资本市场共谋。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一些批评家确实认为好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他们发自内心地对好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给予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在今天,批评的独立性受到威胁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缺少经济力量的支持。比如说,批评家如果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就可能会避免资本的诱惑。批评家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也需要生存,所以往往一些经济利益的诱惑就会起到作用。

但是,据我所知,从批评家的整体面貌看,多数批评家并没有主动参与到市场炒作里。我的一些批评家朋友,包括批评家年会的一些主要成员,以及支持当代艺术的批评家,他们的学术方位和基本的学术态度还是好的,不会因为市场的需要去蓄意炒作一个艺术家或艺术品。实际上相反,他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要和这样的情况作斗争。

比如说,我在去年碰到这样的例子。有的资本集团要炒作一个艺术家,想尽了各种办法,动用了政府机构出面主办,把他的画价突然抬到了前几位。用这种市场炒作的方式,希望把这个画家从一个一般的好画家,炒作到大师的地位。本来,我跟这样的画家还是朋友关系。我原本可以参与他的展览、座谈会的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看,他也是很不错的,但是这种市场运作方式,完全没有界限的拔高,使我最终拒绝参与其中。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跟这样的现象作博弈。批评家如果把持不住自己,受到这种东西的操控,就会很麻烦,整个批评的形象就会毁掉。市场已经毁掉了不少很有才气的艺术家。现在,如果中国的艺术完全被市场左右,那是将很可怕的。中国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强大的艺术体制,来支持当代艺术的发展。

在西方,有基金会,有博物馆、美术馆,还有固定的双年展,固定的展览体制,策展人制度等等。这些艺术体制能保证艺术向正常的方向发展,也能够保证学术的绝对优势,从而使学术起到引领市场的作用。

但是在中国,学术引领不了市场,中国的学术只是几个批评家的学术言论,力量还很不够。

另外,国家的艺术机构、美术馆、画院体系中产生的主流艺术,往往和批评家所支持的学术主张是不一致的。中国的主流艺术和民间的当代艺术是两条线,标准不一样。因此,从体制的角度讲,官方体制不能支持最有价值的当代艺术,而民间的学术力量又很分散很薄弱,起不到引领市场的作用。

按照理想的方式,学术应该引领市场。比如说,大的双年展选择好的艺术家,好的艺术品,艺术家获奖了,就标志着他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度,市场就自然跟进,收藏他们的作品。这就起到学术的引领作用,市场就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但今天我们的情况并非如此,官方肯定的作品很可能是没有什么学术价值的作品,之后的市场跟进就跟学术没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说,批评家认定的一个艺术家,但是市场并不跟进。我们的学术批评对于艺术家的肯定在市场上得不到认证,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原因就是民间的批评力量得不到体制的支撑。

目前市场中买艺术品的人多数是在做投资而不是收藏。这就决定了学术很难影响市场。西方很多大的收藏家实际上是用收藏的方式资助艺术,推动艺术的发展。比如说,德国的路德维希,在世界各国有十几家美术馆,他收藏的目的是把他从巧克力工业赚到的钱返回来买艺术品,建美术馆,把精神财富返还给社会。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当然,这只有钱赚到了一定的时候,到了唯一问题是如何花钱的时候才有能做到。目前中国的富人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很多人投资艺术还是想赚更多的钱,这从根本上说就不可能有文化眼光和精神高度。

我们现在缺少一种机构,能够在学术群体和投资收藏群体间起到沟通作用。让做学术的人介绍艺术的发展状况,介绍好的艺术,介绍到底什么是值得收藏的艺术。美术馆可以多参与组织这样的活动。作为批评家,会非常愿意参与这样的活动,不计回报地尽其所能地使投资者和收藏家在艺术上有新的认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