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杜曦云:自由独立的人才可能成为“新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14 10:49:14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

“新锐”这样的词是情绪强烈的,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文化艺术是主观的,没有能让所有人公认的标尺、数据,因为每个人的生存经验、知识结构等是充满差异的。所以,文化艺术只能谈多元和个人看法。

我个人的看法是,事物本身无限丰富复杂,人的感知能力却充满局限。身处流动变换的世界里,人的体验和思考需要不断的开放,才能触及无限的未知,并不断矫正或抛弃原有的成见。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发现和创造,拓展了人的体验和思考,它的价值也可以被叫做“新锐”。

事物是变动不息的,人却容易懒惰的用已有的经验来对待新事物,这时,以往的经验成为束缚和包袱。那些对新事物保持着专注和敏感的人,更容易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一般来说,青年人更少成见和偏见,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锐”这个名号更多是属于青年人的。但是,禀性和经验、知识的不同,让每个人的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这和年龄又关系不大:有些人的感知被成见束缚和扭曲着、有些人却能自信的去独立感知和自由思考。每个行业中的优秀者,生理年龄未必年轻,但他们往往都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不让鲜活的感知能力被已有的经验所束缚,不断刷新对事物的认识。

目前的当代艺术界,中年或接近中年的艺术家是中坚力量,他们经历过这几十年来的剧烈变动后对中国现实有深刻的了解,他们中的佼佼者,又能在老辣的同时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尊重和好奇,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认知,目前依然可称为“新锐”。青年们成长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对新事物的接触和了解很快,尤其在互联网被普及的当下。他们掌握了更多的新表达方式,但大多数人对过去的历史浑然不知,也对当下较为突出的问题无从下手。他们的作品中,最突出的是对新的表达方式的探索,但艺术最动人之处是表达方式中内涵的人生体验和思考,这方面,他们目前依然相对而言底气不足。

但,青年是最容易产生新的可能性的,因而是最值得期待的。身处当下的社会现实中,青年们的自我更新能力很快,尤其到今年,很多青年艺术家们的表现越来越引人注目。从长远看,他们是“新锐”的主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