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从郭凤怡看如何认识当代艺术中的陌生领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06 09:35:28 | 文章来源: 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为什么是郭凤怡?

对于彭德撰写文章的极端措辞,卢杰给出的回答是“能同意里面的一些观点,然后不能同意一些”。“这对我来说是个比较独特的知识系统,不是简单的迷信,而且当它与视觉结合在一起、再复杂地转化到宣纸上面,这就对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僵化、系统化的问题有了回应,可以说是一个补药,也是一个毒药,她提出了问题。”

有趣的是,人们在谈论郭凤怡的时候,更多的是从中寻找“中国”、“当代”、“艺术”之类的标签痕迹,而极少关注她受关注和争议背后的学术问题,这也是卢杰一直以来关心的,“最近的讨论有个让我非常失望的地方是,很多人都觉得郭凤怡在代表自己、代表中国,可是她不是在国家馆,她是很独立的呈现,这很遗憾。”

这种热议艺术家的现象实际上带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面对和认识当代艺术中我们尚且陌生的领域。

而这与此次长征空间展览的名字“郭凤怡”三个字不谋而合,事件中的每个人都成为了这个展览的一部分,有人对其画作进行是非高低的判断,有人直指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利益关系,热闹的程度、过程的纷繁不亚于任何展览,如果这是个可预见的事实结果,那么它一定有一位视野开阔、聪明绝顶的策展人。

郭凤怡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她看不到今夏由她惹起的热闹,然而就像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所说,“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重要的是,这一切已经足够接近真实了,就够了。

Q&A 卢杰:“她画易经就像凡·高画向日葵一样简单”

记者:前阵子彭德写的那篇评论郭凤怡的文章,你怎么看?

卢杰:很正常,能预计得到,也一直在经历,能同意里面的一些观点,然后不能同意一些,最不能同意的就是有一些没有了解研究就做出的不正常的结论,包括一个写作和研究者连一个艺术家的名字都写错,名不正言不顺,一个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可见他对此是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记者:里面有哪些具体问题是你了解到的、不实的?

卢杰:他文章里对很多东西都太不负责任,这就使一个很有意思的学术话题变得不能打开,提出的时候就是封闭的。具体还有包括他道听途说、自己想象,说郭老师是因为画画、因为被剥削而心肌梗塞去世,这是对老人家和她家人的严重不尊重。老人家其实是有慢性病,受了将近三年的病痛折磨,之前她和郑国谷等中国艺术家去参加奥地利一个很重要的展览,那时候好多人就说“郭老师怎么不吃东西”,她是患了食道上的病,没法吃东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