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孔达达:重要的不是市场份额而是文化的影响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08 11:31:17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2013年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最新发布的名为《2013年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聚焦中国与巴西市场》报告指出,曾经上升势头似乎无人可挡的中国艺术品与古董市场在2012年遭遇了寒流,收缩近四分之一,美国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市场的传统地位。

2012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占有率前三的是:美国以33%的占有率重回第一位(较2011年上涨4%),中国占25%,降至第二位(下降5%),英国仍然保持第三位,占23%(上涨4%)。

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第一次成为世界艺术品与古董市场的主力,其销售份额猛增至全球的30%,但2012年却遭遇戏剧性的下滑。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近三年来第一次开始减速,总销售额为106亿欧元,下降了24%,重新回落到世界第二的位置(按国际市场份额,位居美国之后)。减速的主要原因包括需求因素(受经济增长减速和持续的流动性紧缩影响)以及市场上高品质高价格的艺术品数量的减少。另外,许多艺术基金和其他带有投机性质的投资者也在去年减少了对艺术品市场的参与。

报告同时公布,在全球经济增速放慢、经济不确定因素持续存在的环境中,2012年全球艺术品与古董市场萎缩了7%,共成交430亿欧元。

其实结果并不重要,即便是看起来客观的拍卖数据,里面的水分又有多少呢?拍卖行往往会夸大其销售业绩以吸引更多藏家入市,2011年中国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艺术品有一半以上未结算。艺术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际关系运作,而艺术收藏也更多取决于个人和社会的审美取向,在艺术市场领域数据分析的参考作用远远低于股市、期货等纯金融市场,因此在对艺术市场进行分析时必须加入对市场的感性认识。

著名美国收藏家George Abrams,世界最知名的荷兰绘画收藏的拥有者、波士顿美术馆理事,在今年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研讨会上讲道:“听过各位艺术市场专家、经济学家的报告,以及各种令人惊讶的统计数据的呈现,我只想说一句话,虽然各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品市场之一,但是在TEFAF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品和古董博览会上,中国人所显示的购买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在除中国艺术品以外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有资深艺术市场专家统计中国重要的西方艺术品收藏家不超过30位。”

2011年中国艺术品进出口额占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12%(在经济学上通常被称为对外贸易依存度,体现市场的开放程度),而这一数据在2008年和2004年分别为22%和19%。与2012年世界艺术品市场排名第一的美国和第三位的英国相差悬殊。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基本上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艺术品市场,在国内只有极少数的几家拍卖行尝试过上拍西方艺术品,大多数的中国藏家通常是在国内购买本土的古董和艺术作品,中国市场也只是中国艺术品的交易中心,远非美国和英国这样的国际艺术品贸易中心。

而近些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开放性似乎进一步减弱,以拍卖市场为例,2007年,中国艺术家拍卖销售额68%在国内市场(包括香港)实现,32%的销售额在中国以外市场产生,相对应的件数占74%和26%。自2010年以来,超过90%的中国艺术家拍卖销售额都在国内市场产生,分别为2010年95%、2011年91%和2012年93%,从件数上看则分别占92%、88%和91%(数据取自artnet)。

从2007年大约1/3的中国艺术家作品销售产生于中国以外的艺术中心如纽约、伦敦和巴黎,到2012年仅剩7%的事实可以看出,中国藏家是本国艺术品的主要收藏者,西方市场正在将前些年所购买的中国艺术品逐渐转向中国市场进行抛售,而另一方面中国艺术家的国际性似乎也在减弱。这种现象源于由于审美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大量的中国书画主要收藏者只可能是中国藏家,而过高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降低了其对国外艺术品投资者的吸引力,前些年因炒作而飙升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格正处于调整期,过去中国艺术家期待被国外藏家收藏,而有意迎合国外审美创作作品的局面在将来似乎有望得到改善,这对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来说也许是件好事。

虽然2012年处于调整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重新将世界第一艺术品市场的位置让给了美国,然而从2007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一直位于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前三位,并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艺术品市场。但是市场份额的增加似乎并未伴随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无论是从中国藏家对国际艺术品的收藏数量,还是从中国艺术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力来看,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都远远不及美国、英国、法国等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也离中国所期待的成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目标相距甚远。西方艺术品商人似乎更看重中国藏家潜在的消费能力,而并非中国艺术家的创作能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