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顾振清:2013年艺术市场调整将更惨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21 13:45:28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顾振清

刚过去的2012年,被称为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的一年,也正是常言道的“过冬期”。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过冬期”,从2011年的秋拍就显露端倪,进入2012年后,市场一直持续低迷。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12年春拍期间,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等市场前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总成交额为97.67亿元(含买方佣金),与2011年春拍相比全面下降,基本回落到2010年春拍水平。秋拍更是不容乐观,从媒体见报的词汇就能看出,“调整”、“问底”、“下滑”已成为一种常态。

艺术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记者:中国艺术品行业去年一直受到政治经济大环境以及艺术市场的影响,您认为2013年这个行业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发展和进步?

顾振清:2013年中国艺术市场结构调整将更惨烈,艺术消费者属于藏家范畴,艺术藏家才能让市场继续延续。藏家把画卖给投资者或者企业就是培养更多的人成为藏家。卖画的不是终极藏家,也不是消费者,因为卖画的人也要买画,而藏家卖画等于跟画廊竞争了。真正的大投资商不是那么想的,投资商会有选择地投资艺术家和投资产品和项目,他们整个盈利的线索和逻辑思考得更加完整,所以2013年开始艺术市场结构性调整还是很惨烈的。这个“惨烈”可能一方面是资金滚滚而来,另一方面被深度套牢的人继续套牢。

记者:这种情况通过哪些方面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转变呢?

顾振清:不是转变的问题,是交学费的问题。当初藏家入市的时候没有好好地去学习,没有去读美术史,没有跟专家请教,自顾自的乱撒钱,这就是交学费,现在才回来听大家的意见,了解到底有多少虚的成份和实的成份等等都有点儿晚。但是也不算是晚,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只是有的时候学费要交多一点。所以2013年是一个大家都在闯关、都在维系发展的一年,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

2013年寄希望中国艺术继续提升、发展

记者:一直以来中国艺术行业都沉浸在一种商业语境中,在2013年您希望这方面有哪种改观吗?

顾振清:我是觉得2005年-2012年是资本说话的八年,资本操控艺术圈的八年,这八年资本的力量有点儿脱缰,有点儿无序,也没有按照艺术的价值观来走、来发展,更没有认真地去学习和研究欧洲的艺术市场的定价权从哪里来,欧洲艺术市场的游戏规则是怎么建构的,欧洲的艺术话语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2005年到2012年,我觉得是中国艺术失去学术的八年,也是艺术平庸化的八年、艺术小清新的八年。从这八年的艺术发展来看,整个是扁平化的蔓延而不是向上提升,所以2013年以后我们要寄希望于中国艺术还可以继续提升,继续发展。但这也只是理由而已,现在很多大资本介入艺术以后的发展还是畸形的,因为现在资本追求利益的一种方式是全面向欧美话语权和欧美看齐。中国艺术家如果参加欧美重要展览,比如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等,就会得到资本的力挺,在国内自主创新的展览,机遇却并不一定能找到艺术家。所以,2013年我觉得艰难和机遇共生的一年。

记者:从艺术家方面,您觉得艺术家怎样才能不受商业的影响进行纯粹的创作?

顾振清:这个是天方夜谭,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家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去做创作已经不可能了,只是说他们自己对市场的异化力量有多大的抵抗能力。我从来不会劝艺术家“从了吧”,而是一直在劝资本“从了吧”。

艺术有特殊的规律、价值,资本不能拿以前那套东西来做辨别和判断。如果艺术家能够内心有很大的一种内驱力和内在发展逻辑,不会给外在资本的力量所影响,那么他即使被市场所干预也不会真正动到筋骨;如果艺术家本身以自己的商业利益的成就为成就,那他本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是一个做艺术的商人、一个以艺术谋生的人,并没有对艺术家的权力和角色承担相应的职业操守。所以真正可以不受任何商业影响的艺术家,在全球化社会里头几乎很难存在,我们已经不在一个梵高的时期了,社会分工行为化和制度规则化以后,每个人都受社会上的一些制度和规则的影响,这些规制会让人没办法真正免俗。

自主创新不仅仅是对欧美的一次修订、拷贝

记者:中国当代艺术经过不断的洗牌和刷新,您认为2013年是否能够进入一个沉淀的过程?

顾振清:中国当代艺术肯定在沉淀,包括所谓的中国经验。中国经验能不能慢慢的积淀成一种惯性,这种惯性里有一些游戏规则,一种体制,一种标准,这种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尤其是跟艺术家的创新有关系,如果自主创新不够那还是一个拷贝和复制的过程,自主创新够的话那将是一个建构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对于欧美规则和制度的一次修订,一次拷贝。

记者:中国当代艺术家这种创新有什么想要谈谈的吗?创新这个词,现在一个大环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面对艺术创新。

顾振清:制度创新实际上是拷贝、借鉴以后的一种创新。创新是跟旧的来对比是新的,如果旧的东西不存在也没办法来比照出自己的一种创新的新意,所以创新是有一个参照系的,就是既有的艺术文化、语言、范式,这些语言和范式可以包括经典的、现代主义的。创新就必须要超越,得出一种独到的见解和独到的一种话语方式,所以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一直在持续,但是真正灌输到创新核心价值深层的圈子并不太多,很多人的视野消耗在一个常规性的发展和损耗中。这也显得那些走在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最前列的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的工作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工作具有引领性的作用,而不只是在吃前人的饭。

2013支持艺术家继续特立独行

记者:目前行业对中国青年艺术家、青年策展力量有很多诟病,您认为在2013年有改观吗?

顾振清:他们所面对的市场经济是深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只能寄希望很多人能够做一些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这个我觉得非常重要,能够冷静地对待自己来分析自己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如果经过商业的洗礼,大家能够遵守商业的游戏规则,特别是契约意识,那这种洗礼也是很重要的。中国艺术家要成为具有契约性的艺术家,不经过这种契约洗礼是不够的,所以我是对青年人的工作还是充满了希望。

记者:您觉得青年艺术家现在怎样适应现在国内对他们的推崇?

顾振清:这一代青年艺术家里头肯定会有佼佼者,而且从来不会被时代所拖累,他们往往会引领时代,所以说我是支持艺术家继续特立独行,而不是觉得自己很有拙气或者怎么样,接地气接多了也会有一种浑浊之气,接人气接多了就有一种庸俗之气,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

记者:前段时间通过报道了解您有一个计划要进行跨国艺术交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顾振清:跨国艺术交流主要是注重在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潮州之路的区域,就是东南亚、南亚,还有中东和非洲、大亚洲国家,这些国家一直没有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核心价值话语圈,但是他们又是全球的一个新兴的经济体、未来二十年的全球经济的发动机。所以我觉得应该用一个崭新的世界观来看待这样的一个国际社会,能够促成中国当代艺术跟这些国家的艺术多一点交流,甚至促成更多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打造。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