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艺术追求者都希望有自己的风格。假如没有自己的风格,也谈不上是艺术家。风格是什么?哪些因素造成艺术家的风格?
如何发现自己?这是万分艰难的问题。但我有个人的“独得之秘”,野人献曝:
我们能不能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找到自己的类型?我们在阅读许多名人自传,许多表达心路历程或内心独白的名篇中,或者在小说、电影的故事或各种角色的思想言行中,曾有过震惊,因为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经验、意念或感受。你觉得作者的内心与你是知己。在某个角度来说,你必有与他相近的人格特质;你与他可能属于某一类型。
但是,许多艺术家并不写自传或内心独白,他们的内心世界都表现在艺术创作中,所以,我们不妨广泛而深刻地去欣赏、研究艺术品。从过去的艺术品中,你可以发现自己。你读到这里,必定惊讶,而且怀疑我的说法。你且别急。
当你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雕刻、音乐、电影(这些都在广义的“艺术”之中)有相当广的涉猎,相当多的接触与欣赏,相当深入的了解,你必然会对某些作家、某些作品有强烈的爱好,有深刻的印象。其中,也必有少数人,或某一些艺术作品,给你震撼性的感动,为你所崇仰,引为知己。他的作品你百读不厌,视为典范,而且是你最激赏,最感动,最偏爱的。这时候,你已经找到你心灵的共鸣者,他就是你的“先导者”。你发现了他,便等于提前发现你自己,起码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他的类型可能就是你的类型“相近值”。在艺术上,你所崇仰的典范,在方向、情调、品味等方面,可以看作你的“同路人”。那么,更进一步来说,他的人生观、性格、艺术思想、审美趣味,必与你有相近的特质。
当你心中有景仰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你便明确你在艺术上追求的大方向,你便有了憧憬与信心。
杜甫有两句诗时常引起我无限感怀:“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千载之下,某些同类型的人,他们的性格、命运、遭遇、感怀相近,所以千古引为知己。我们在一切艺术作品中去找寻知己,其实也即是去寻觅我们自己。当我们找到了,岂不同时是“发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