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王璜生:目前艺术衍生品销售渠道不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25 15:02:45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10月23日,“2012中国国际美术馆艺术产品博览会”暨中国首届艺术衍生品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众多重量级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参加了该博览会,包括古根海姆美术馆、德国卡塞尔MHK博物馆群、MOMA、伊斯坦布尔当代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美术馆艺术产品,业界一般通称艺术衍生品,具体指由艺术品原作发展而来的,经过再创作而区别于原作本身的商品。在欧美发达国家,艺术衍生品通常是指进入博物馆系统零售业的商品,包括创意商品、定制商品和博物馆商品。

不过,作为一个名义上的国际性的博览会,除了11点开幕的博物志和齐物论两个展览吸引了一些观众外,现场的冷清程度还是让人不可理解的,也许这是行业内部的一次交流,也许开幕的时间比较尴尬,人们上班走不开,也许主办方资金不足,宣传仓促,但是没有观众,博览会的意义何在?不管原因是什么,艺术衍生品本身在国内乏人问津这的确是事实,艺术衍生品毕竟不是原作,连众多媒体都兴趣缺缺。

就中国艺术衍生品现状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他认为目前中国艺术衍生品的问题是渠道不通、销售不济、投入不足、价格又高。

记者:国内的艺术衍生品在市面上是很少见的。

王璜生:现在主要是在美术馆商店里卖,而且往往是配合展览出售,还没形成一个互动的模式。销售渠道也存在问题,没有形成一个机制对接,美术馆的艺术衍生品往往是跟展览结合在一起,或者跟特定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所以,在没有这些展览的地方,这样的艺术衍生品就不会产生特定的意义,也很难让人进行联想,是有某种特定性的。

记者:国外在这方面是不是比较完善?

王璜生:国外美术馆的历史比较长,艺术衍生品的历史也长,积累的经验比较多,开发的衍生品跟品牌有关,比如在美国的飞机场买到大都会的东西,会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大都会是世界著名的美术馆,买到跟它形象相关的东西也挺好的,除此他们还开发了一些有创意的、跟博物馆的性质相关的东西,在一些地方销售和展出,大家也会比较感兴趣,他们之所以可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我们没有,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都开发了一些艺术衍生品,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做展览又非常忙,也没有精力去兼顾艺术衍生品;第二方面,跟消费习惯和意识有关,我们没有销售的渠道,公众觉得比普通商品贵一点,虽然有特别的意义,但是没有强烈的买艺术衍生品的意识。这是一个需要互动的环节,如果社会接受得多,喜欢购买,我们也可以投入多一点,价格也可以低一点。目前的问题是渠道不通、销售不济、投入不足、价格又高。

记者:有解决方法吗?

王璜生:我们也在跟一些公司合作,我们提供创意和品牌,他们提供资金和销售的渠道,这样会相对良性一点。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衍生品是扩大受众的一个好机会,艺术家刘庆和认为在衍生品中应该夹杂一些新的东西,进行二次创造,而不是简单地复制。

记者:您怎么看艺术衍生品?

刘庆和:大家想到艺术衍生品,可能会更多地想到艺术衍生品产生扩展的价值,其实我觉得艺术品是面对大众的最好的机会,能够做衍生品,让大家更多地认识艺术家作品,而且去除很多掩饰的东西,更直接,艺术衍生品是一种趋势,但有些衍生品不太适合做。衍生品可以是复制品,也可以是其他的媒材,但是希望在衍生品中夹杂一些新的东西,进行二次创造,而不是简单地复制。

记者:名家画瓷那种呢?

刘庆和:我也画过一些,陶瓷可能比纸更容易保存,价格也不菲。

记者:对,我咨询过一些,贵的达到几十万一件。

刘庆和:那可能不是衍生品,相当于原创,而不是印刷。现在任何事都有可能,很开放,怎么做都可以。艺术衍生品的价格如果过高的话,估计消费者宁愿去买些价格稍便宜的原作,至少独此一件,虽然衍生品数量也是有限制的,不影响欣赏价值,但是如果价格过高,就很难有好的市场表现。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