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信息快速传播,人们的精神家园无处着落。中国本土和西方世界都在寻找最有生命力的中国艺术,在历经“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他们无一例外的指向了水墨精神。水墨是中国最本土的,最有中国文化特质的艺术语言,中国当代艺术藉由水墨有了更多的萌动和爆发力。而水墨精神则指向天人合一、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儒道释合流的中国文化和精神。
水墨是呈现中国艺术精神的载体之一。水墨是一个有着很深的文化传统的语汇,它讲究笔墨,有着儒家文人的意趣,也包含有不少程式化的东西,比如十六皴,十八描,梅兰竹菊题材等。艺术作品的“当代性”指的是艺术家面对当下处境(生命处境和生存处境)运用艺术语言对之形成的独立反映,它能体现出艺术家的“在场”,是一种思考后的质疑和发言。艺术家在掌握水墨语言的同时,抛弃传统程式的束缚,用水墨进行创作,对当下社会发言,是谓“当代水墨”。
沈沁以她独特的视角和图式, 使其作品脱离了传统的文人趣味。而她作品中流露出的生命意识、焦虑感和质疑精神,则直接对当下发言,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属于“当代水墨”范畴,值得我们关注。
沈沁的作品主要有三个系列:“婴儿”系列、 “中国制造”系列 和“肖像”系列。
“婴儿”系列是沈沁对于生命力的最初表达。当她作为一个母亲孕育生命的时侯,她感受到生命的震撼,于是一个个婴儿脱颖而出,跃然纸上,这一刻她迸发出巨大的创作冲动。这些硕大的婴儿流淌着羊水,睁开初生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脆弱无助。生命会创造奇迹,但有时也会造成悲剧。于是沈沁的作品中时而会出现双头和双身婴儿,生命的创伤,一览无遗。这些婴儿的身形是普通婴儿的五倍或八倍, 充满整张宣纸, 让人不得不正视他们的存在,不得不为他们思考、担心、付出。很多东西是不能退货、不能再生的,比如婴儿,比如环境污染、比如历史遗迹、比如文化遗存。当我们决定孕育生命的时候,就必须要为他们负责,一如我们现在的任何行为及其影响,必须考虑到要为后代的环境、文化负责一样。沈沁画着巨大的婴儿,逼迫观者正视生命、正视各种社会现象。唯有正视,唯有努力推动,人类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人类社会才能安然持续。
“中国制造”系列是沈沁于2006至2009年创作的一个系列作品。就读于中国美院的沈沁和众多从学院体系内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一样,从小接受“素描、色彩、立体造型”这种西式美术教育体系的训练。自小,她对西方绘画技法和西方艺术史的了解远远多于对国画传统绘画技法和中国美术史的了解。接受美院系统教育的人尚且如此,普通民众就更缺乏中国传统美术的相关教育,因此就更加看不懂传统水墨画了。随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沈沁开始反思这种西式的美育体系对中国文化的危害。她发现,很多艺术家现在仍在模仿西方艺术史的经典,而不是在进行“创作”。在“中国制造”系列中,沈沁用水墨的方式重新阐释西方美术史上的经典,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不要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法国政府,面对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对本土电影的冲击,他们针对性的扶持发展本土的艺术院线。我们是否也应该调整教育体系,在教育上对中国本土文化给予更加深入和持久的倾斜和扶持?尤其是深受苏式美育体系之害的艺术教育体系。 “中国制造”系列作品画面控制得很好,既能看到其笔墨功力,又能看到她利用水墨的纵横流淌效果,解构西方经典。
“肖像”系列是沈沁继“婴儿”系列和“中国制造”系列之后,于2006年开始创作的一个新的系列作品。在这个系列作品中,沈沁延续了她对社会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时代性的“焦虑”。在传统绘画中,鹰通常是一种展翅高飞、遨游天际的形象,它是文人画中托物言志的常见题材。但沈沁笔下的鹰则显得心事重重,与传统绘画中雄心万丈的鹰的形象大相径庭。她画的鹰极少是完整的,一般取头部特写,最后形成肖像式的鹰,这也是肖像系列得名的来由。这些鹰有着各种人类的眼神:凝重、冷漠、高傲、不屑……我们从每只鹰的身上似乎都能看到人类的原型。这些巨大的鹰,神情焦虑而忧伤,突兀地逼视着我们,直戳内心,就像禅宗里的棒喝一样。此刻顿悟与否,关乎每个人的修炼与悟性。沈沁笔下的鹰经常流着口水,他们刚刚进食完毕,就像中国人刚刚解决温饱。解决温饱的鹰在注视,注视着被破坏的森林、被污染的河流、被毒化的食材、被踩在脚下的权利、被毁坏的精神家园, 孤独而黯然。在21世纪的十字路口,它们正在思考该何去何从。
谢赫六法把“气韵生动”放在首位,彰显了中国艺术家注重艺术的主体表达,物我为一的品评标准,同时也凸显了艺术家在创作中对生命力的颂扬。沈沁娴熟地运用水墨语言,以她独有的艺术形式来呈现,表达她对生命的关注、对时代的发声,将水墨之传统与当代有机结合,可谓当代水墨创作值得研究的案例之一。
2012年5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