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华侨城艺术“大动作”,将深圳O C
T当代艺术中心升级为“华侨城当代艺术馆”,同时计划在上海、北京、武汉、西安等地成立6家分馆,届时将形成国内最大的美术馆连锁品牌。放眼全国,美术馆建立的消息不断传出。与美术馆建设密不可分的讨论是,美术馆如何保持活力和学术影响力,并且普及公众艺术教育?我们请到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来谈这个问题。
一个美术馆的功能和职责中,最主要也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只有具备这样的能量和精神向度,美术馆才成其为美术馆。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出发,美术馆不但因其特殊的空间,而成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并且也因其综合的职能,而成为知识生产的一种主体。
当代的美术馆越来越重视与公众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趋于平面化和娱乐化。但是,在这种平面化、娱乐化的公众社会中,在一个公众社会尚未自觉形成知识的认知高度和普及性的情境下,作为艺术博物馆性质的美术馆,尤其应该承担起“知识生产”的历史责任和专业职能。
“知识生产”是美术馆的核心动力,是美术馆的发动机。也就是说,美术馆是以“知识生产”为出发点,构成其运作系统,有目的性地进行制造、传播、交流、保护、再生产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有效的知识生产机制。更确切地说,美术馆应该是一个“知识生产”的综合体,在美术馆里发生的一切与艺术及文化相关的行为,都应该构成“知识”的意义及价值。
美术馆的“知识生产”机制、功能及特点可能体现在:
1、展览及相关的学术性建设。美术馆的展览是作为学术论述的最有力的方式和媒介,通过展览的策划促发新的观点,启发新的学术导向,催发新的知识增长点,在一种视觉的交互作用场中形成新的表述意义。
2、对历史文化和资源的学术梳理、利用和阐释,尤其是对美术馆藏品及文献资料的研究、整理、保护和相关理论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和收藏构成“艺术史”的结构,并在一系列的表述中,不断地推演知识的立场和文化的信念。
3、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动态,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包括关注年轻艺术家动态,推动年轻艺术家成长,以“进行时”的思维参与艺术的发生活动。
4、美术馆应具有兼容、开放、多元的学术精神,重视知识的交流、对话、互动,从而形成开放、多元的“知识生产”机制。
5、知识的应用和研发,使知识深化、变通、催生,从而产生新的可能性。而同时,对于知识本身的质疑、反思、建构,也是美术馆在知识生产范畴的切入角度及任务之一。
而“知识传播”,则是美术馆落实和实现社会职能的重要目的。
美术馆的“知识传播”,建立于美术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这样的基础上。简单划分,有普及性传播和专业性传播。具备专业艺术知识结构的受众,是美术馆的常规造访者,他们既是美术馆知识生产的受益者,同时又敦促美术馆做出高质量的内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美术馆知识生产的“质检员”。非专业的社会公众,则是美术馆知识生产的“温度计”。美术馆通过普及性的公共教育,与社会大众产生互动。尤其是在当下,各个人文学科对于“受众”的研究程度越来越深,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天然地以“受众”为核心,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效能。知识生产通过公共教育的转化,形成多元、多层面的知识面向,满足不同阶层的文化需求。而同时,多向度、多层面的知识需求,对美术馆的知识建构及知识生产机制提出种种新的要求,美术馆在与社会公众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文化民主化”的新关系和新特点。
关于“文化民主化”的问题,它包括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责职能、纳税人的权益、社会的民主程度等等,更关系到一个进步的、开放的社会,对待文化的态度和观念。“文化民主化”的最好定义是,“让更多的人接近艺术作品和精神产品”(法国作家马尔罗语)。可以再补充:美术馆应该让更多的人以最佳的状态接近艺术作品和精神产品。所称的“最佳状态”,是让公众在具有文化品质和优雅的环境中,得到视觉享受、心理体验、知性思考和精神满足,从而分享美术馆所承载的历史、知识和美学意义。
这样,美术馆就具有了之所以为美术馆的知识能量和精神向度,也具备了成为“文化民主化”公共空间的可能性。
|